莫泊桑的幽默——讀小說《項鏈》
文章來源: 點綴2011-11-21 16:39:01



               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的幽默

——讀小說《項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8449

 

 

瑪蒂爾德女士,麵容姣好,可是家世不好,無法女攀高門,隻能委屈地嫁給一個小科員,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可是貪慕虛榮的心還是改不了,一心羨慕有錢人的生活,常常為此而煩惱,也遷怒於位卑力薄,窩囊不堪的丈夫,弄得家裏很緊張,兩個人都不開心。

 

一心想要討好妻子的丈夫,得到了參加部長夫婦的舞會邀請,他喜滋滋地趕回家,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地告訴了太太。隻是驚喜了一會兒,他的太太又不高興了,原來她愁的是沒有出席晚會的衣服。

 

她的要求真高啊!卻偏偏又特有自尊心。明明沒有錢裝扮自己,卻又怕被有錢人瞧不起。可是家裏就是是那麽個環境。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說,她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明明是丫環的身子,卻硬要過小姐的日子,結果隻能是弄得自己很不快樂。

 

老實巴交的丈夫把自己準備買獵槍的400法郎貢獻了出來,顯然妻子此時的高興,比他用打獵的機會與上級 聯絡感情更緊要。妻子把晚禮服買回來了,的確很漂亮。可是突然間妻子又想起了什麽,馬上又不高興了。原來,她沒有首飾,沒有項鏈。這一次丈夫不可能再有什麽辦法了,妻子接受了建議,去找她的好朋友借。

 

瑪蒂爾德女士終於如願以償,身穿華麗可體的晚裝,頸上戴著借來的名貴項鏈,成了舞會上一顆耀眼之星,男士們爭相請她跳舞,就連部長都請她跳了一曲。得意洋洋的她,在眾人麵前出盡了風頭,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得滿足,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美麗與眾人的羨慕之中。

 

舞會結束了,她還沉浸在快樂與興奮的情緒裏。可是當回到家裏時,她驚訝地發現掛在頸上的那串貴重的項鏈不見了。這一驚可非同小可。夫妻倆都嚇出一身冷汗。丈夫急忙回去找,從舞會的場地,到回家的路上,哪裏都仔細找過也沒有發現項鏈的蹤影。丈夫回到家時,天已經亮了。

 

妻子也一夜沒睡,一直坐在椅子上等著丈夫尋找歸來。現在,兩個人沮喪之極,麵對困境,得研究出辦法來了。他們一定要去買一個同樣的項鏈還回去。可是一打聽,要36000法郎。別無選擇,愛妻子,又愛惜名譽的丈夫,隻得把父親死時留下的16000法郎遺產拿出來用了,餘下的20000法郎就隻有去向朋友借,還借了高利貸。幾經折騰,終於把新買的項鏈當作那個借的歸還給了它的主人。這件事才算了解。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他們不得不賣掉了家具,辭退了幫傭,搬去窮人居住區生活。妻子就像一個窮人家的女人,操持家務,洗衣,買菜,生火做飯,打掃衛生。從此遠離了對上流社會生活的膜拜與向往。丈夫除了拚命工作,回家還要給出版社抄書,每抄寫一麵紙掙六個銅元。這對夫妻節衣縮食,胼手胝足了十年,終於還清了因為買項鏈而欠下的所有債務。

 

他們就像重獲新生那樣的快樂,也像飽受折磨之後,重新得到尊嚴那麽得揚眉吐氣。一次在路上瑪蒂爾德女士遇到了她的朋友,她上前打招呼。她的朋友竟然認不出她了。問她是怎麽回事,怎麽變化這麽大?她就把這十年辛苦與原因告訴了她。她的朋友聽後驚訝得半天,說出來的一句話竟然是這串項鏈是假的,她隻是花了500法郎買的。現在輪到瑪蒂爾德女士瞠目結舌了。。。  

 

至此,小說結束了。留給讀者的也是無限得驚訝與震撼。文學巨匠莫泊桑開了一個什麽玩笑呢?這個玩笑令一對夫妻含辛茹苦了十個春夏秋冬,就差沒有風餐露宿,沿街乞討了。這對夫妻因為如釋重負而產生的歡喜快樂,隨著真相大白又蕩然無存了。他們的心裏一定是五味雜陳,甚至痛不欲生了吧。合著這麽多年他們白吃了那麽多的苦。這算是哪一門子事情呢!作者這個惡作劇式的玩笑,可是一點兒也不好玩,相反卻是極其荒誕與殘酷。

 

當然,這篇小說的價值連城之處也就在這裏。作者是小說之王,他對人生的觀察與思考無人能及。在這篇小說裏,他隻是羅列事實,陳述故事,刻畫了三個人物,就像是一部懸疑小說,答案直到最後一秒鍾才水落石出。這個答案,不僅讓小說中的人物如雷灌頂,也讓全世界的讀者震驚無比。這個答案不僅讓小說中的人物心緒翻滾,也讓全世界的讀者思緒難平。

 

多少年來,人們爭相詮釋小說,解讀作者的寓意。最早的觀點都是嘲笑與譴責瑪蒂爾德女士的貪慕虛榮,認為這個結果,是對她的最好懲罰。有點兒幸災樂禍的意思。現在人們的認知與時俱進了,從今天社會最缺失的誠信說起,認為這對夫妻是言而有信的人。他們的誠實與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是值得稱道的,甚至也應該是今天人們學習的榜樣。

 

這樣的說辭並不誇張,他們的確是很有誠信的人。他們本來可以采取不負責任的方法,把這件事情賴掉。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為什麽呢?因為他們是誠實的人,他們把名譽看得比性命都重要。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失去的僅是物質上的舒適與享受,得到的卻是人格上的尊敬與升華。他們的為人與品德令人景仰。

 

莫泊桑同時代的評論家,曾經有過一種論調,說莫泊桑的小說比較膚淺,理由是缺乏深刻的哲理。顯然這是不實之詞,更是門閥之見。作者的這部小說就有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世人,一個人的命運,是可以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而陡然改變的。

 

這對夫妻就是因為一串項鏈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與生活方式。雖說他們原來的生活並不富裕,可也是一個下等白領階層的生活,溫飽不成問題,家裏還有幫傭。然而就是因為妻子不滿足,命運之神就用了一串項鏈,讓他們過上了真正窮人的生活。

 

奇妙的是,瑪蒂爾德女士竟然老老實實地順服了這個轉變,甘心情願地過上了奴仆般的生活。她經受了十年的辛苦,失去的是金錢,容顏和享受,拯救的卻是自己那顆就要墜落的心靈。現在,她因禍得福,再也不必因虛榮而被捆綁,她完全擁抱了那種本來就屬於自己的生活。

 

因此,這篇小說無論在什麽時候閱讀,什麽時候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震撼,而且無論何時重讀這篇小說,都能越發敬佩作者那不動聲色的幽默。他讓故事的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讓結尾出其不意地殘酷,無法意料。他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創作了瑪蒂爾德女士這個著名的文學人物,在現實中也具有相當的教育意義。

   

令人感動的是,書裏的三個人物都是好人,人品都是一流的。瑪蒂爾德女士的老公,愛妻子,能包容,肯承擔,十年的辛苦是他甘心樂意為妻子陪上的。這是個好男人,可信賴的男人。妻子的朋友也是個好人,她完全可以不說穿,可以不必提及項鏈的真相。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她也是以心相見,真誠待人。

 

瑪蒂爾德女士也是個好人。她虛榮可並不墮落。她任性卻還懂得道理。為了賠償朋友的項鏈,她甘心背上龐大債務,並身體力行擔負起操持家務的責任。這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說明在突變中她成熟了,現實了,願意當好一個家庭主婦,並願意與柴米油鹽打交道了。她的這個轉變很感動人,也說明她是一個能夠經得起打擊的人,是一個堅強的人。

 

世界上沒有如果的事情,可是就這個故事而言,如果有下篇的話,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我相信有一件事首先是肯定的,那就是瑪蒂爾德女士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的真相後,一定會變賣了項鏈,扣除了原來假項鏈的成本500法郎,其餘的款項都返還給了瑪蒂爾德女士和她的丈夫。這筆錢雖然已經不是當初的價值了,可是至少還應該是一個比較客觀的數目,比方說一兩萬法郎應該是有的。

 

在這個前提下,應該會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他們改善了物質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水準上,其實即使沒有這筆錢,他們因為不必再還債,慢慢地他們還是可以過回原來的日子的。有了這筆意外歸來的財富,他們則可以加速這個過程。不過,妻子對上流社會的生活再也不羨慕,不感興趣了。他們寧願過著平淡無奇,卻是風衣足食的日子。

 

另一種可能,就是妻子又恢複到原來的樣子,又開始虛榮,追逐虛華,迷戀上流社會的生活。不過這種可能性的概率極低,或者說根本不可能。因為十年滄桑,一定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價值觀。過去的追求,已經成為過眼的煙雲,加之容顏的衰老,青春的不再,她也不會再有興致了。她已經被傷害了,再也傷不起了。

 

做為小說大師,莫泊桑在作品裏要表現的深刻寓意,一定還有許多。比方說他無情地嘲諷了資本主義在上升時期,對金錢和物質的崇拜的社會是何等的瘋狂與不堪。一個小公務員與他的妻子故事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他們的苦惱,他們的不幸不是來自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是來自對欲望更大的追求,對虛榮更大的滿足。

 

環視今天的世界,有哪一點又不一樣呢?物質文明越發達,人們對物質的崇拜與貪婪就愈大。這已經成為魔咒。物質既改善與提高了人們的生活,也蠶食與敗壞了人們的道德。害人利己,爾虞我詐,比比皆是。明火執仗,巧取豪奪,更是一種公司行為,天經地義。世上的財富已經被壟斷資本所占有,所瓜分。政客隻是資本家的代言人。

 

平民百姓在大亨們丟下的殘湯剩汁中度日。虛榮的人繼續做著一夜暴富的夢。可是在股票、期貨、甚至傳銷、欺詐等手段盛行的世界上,一夜之間,一貧如洗的人,卻是沒有少見。他們不是被賭場斷送了美夢,就是因股票成了垃圾,而赤手空拳。他們被人魚肉,成為替死的冤大頭。從自身原因來說,就是因為貪婪,所以才上當受騙,成為犧牲品。

 

莫泊桑的幽默,是巨大的嘲諷,也是真誠的挽救。他用一串假項鏈警示人們,遠離虛榮、虛浮與貪念,因為在物質世界,能夠迷惑我們,讓我們所崇拜,所追求的,都不是真的,就像那串項鏈,絕不值得用十年的勞苦去換取,更不必用一生一世的辛勤去爭奪。人,就要活在當下,在陽光下享受勞動的歡喜快樂與生命的真實意義。

 

正像有人說:如果你早上醒來還健康,恭喜你,因為有一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如果你的冰箱裏還有食物,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恭喜你,你比全世界75%的人還富有。如果你在銀行裏有存款,錢包裏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恭喜你,你是全世界前8%有錢的人。

 

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滿意滿足,有充分的條件拒絕誘惑,有充分的能力擯棄虛妄,有充分的信心無欲無求,有充分的真情感激感恩,有充分的誠意安貧樂道。發生在瑪蒂爾德女士與她丈夫身上的悲劇是那個年代,那個環境的產物,現在已經過去,應該再也不會發生了。

 

但是瑪蒂爾德女士和她的丈夫為此而蒙受的苦難,卻令我們不敢忘記。他們的教訓至今還是清晰的前車之轍,時刻提醒著後來之人務必要以此為鑒。老莫泊桑那寓意深長的“壞笑”,也會常在人們的眼前搖晃,他用幽默留下的那串項鏈,更是稀世之寶,已成為我們永遠的財富。

 

 





                  往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