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感慨於柴靜的良知與深刻
文章來源: 點綴2011-11-15 18:29:16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

 ——感慨於柴靜的良知與深刻

 

這兩天網上常有柴靜的文章出現,就熱點新聞,跟蹤議論,表達觀點。讀後不禁思想不已,感慨頗多:在浮躁的媒介,還有這等的冷靜與深刻,著實令人在混濁中看到了清流,在陰霾中看見了亮光,在人雲亦雲的是世俗裏,還有這樣卓爾不群的新聞人。


發生在廣東寶安的聯防隊員強奸民女案,別人看到的是那個受害人老公很窩囊,而她想到的是不可以先入為主地就這麽認定,並以此來譴責他。
 而是應該弄明白他為什麽懼怕,當中的因果要了解清楚。


當記者們一窩蜂地湧進受害人家裏的時候,她為受害人痛心疾首,忿忿不平。她的話,言之灼灼,擲地有聲:


他們夫婦來自農村,可能不知道媒體強行進入私宅涉嫌違法,不知道報道中對性犯罪的受害人必須給予隱私保護,避免二次傷害的新聞倫理,也不知道即使在庭審階段也需要對此類案件進行非公開審理。這樣一個新聞,被毫無尊嚴地,粗暴地曝光於他們的鄰居,父母,孩子麵前。……是的,這是一場羞辱,但不是他們的。


保安事件不僅暴露了國內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也暴露出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的不堪。難怪能發生某刊物激怒孔慶東教授的事情。如果網絡報道無誤的話,那篇采訪提綱等同於是對孔教授的公然挑釁與辱罵。為此孔教授忍無可忍地以牙還牙是有道理的。


實際上“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比成災。”看今日之中國,各種矛盾交織,重重危機四伏,其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在轉型時所必然發生的產痛,可是一些不良記者的行風作浪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們上躥下跳,唯恐天下不亂。

 

剛剛離任的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在參與美國下界總統初選的電視辯論上,就直言不諱,語言相當露骨。居然公開宣稱要利用美國政府在中國內部的內應、網民和年輕人搞垮中國,隻有這樣美國才能重振經濟,保住世界霸主地位。

 

這個小醜式的政客所說的內應是誰?不能不令人警醒與深思。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不死,自八國聯軍始,至今沒有改變。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那些善於妖言惑眾的媒體和它的從業者,決不是人民的良心與代言人。

 

柴靜在進入央視,進入觀眾的視野之前在湖南主持過三年的電台節目,在《夜色溫柔》欄目裏,她總是以“我是柴靜,火柴的柴,安靜的靜”為開頭語。經過多年的學習與磨礪,如今的柴靜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知名度甚高的新聞人。但唯一不變的是,她還是那根小小的火柴,孜孜以求地發出那微弱卻是晶瑩的光亮。


20099月,柴靜參加了北京女記者協會的講演比賽,榮獲了特等獎。她的這個演講隻有不到6分鍾的時間,可是卻講了四個故事,個個生動感人,在最後隻用了相當於上麵一個故事的篇幅,作了總結,在一串令人震撼的排比句中,柴靜是這樣結束講演的: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它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隻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捍衛自己憲法權力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然不言法理、不言放棄的人,隻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為祖國驕傲,隻有一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柴靜的心由此可鑒。所以柴靜才能這樣的自我定位:記者不僅是我的職業身份,做新聞也是我生存的一種方式,記者的天職就是調查事實的真相。她又說:假如沒有對人的真正的關切,就不能成為記者;假如僅僅停留在對人的關切,而不是對問題的求解上,就不會成為一個好記者。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燈火。

 

深刻如柴靜者很多,良知如柴靜者也不少,可是清澈清醒如柴靜者卻不多,堅持堅韌如柴靜者則也不多。從她年輕有為的從業曆程中,我們看見這個瘦弱的女子,有著堅強的信念與信心。從她勇敢地在第一線與非典患者進行麵對麵的采訪起,人們就不曾懷疑過她是一個忠於職守的新聞人,有著對祖國對同胞發自內心的摯愛。


如今,我們又在她的一係列文章與電視節目中,感受了她的精神與力量。她的存在實在是中國新聞傳媒界的一個巨大的亮點與希望。火柴不大,可是作用很大。它能夠點亮燈火,驅逐黑暗,帶來光明。柴靜就是這樣一個堅持不斷,在人們的心中,用良知與深刻點亮燈火的人。
……



相關鏈接:
http://blog.sina.com.cn/chjguancha  (柴靜博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0NTcwNzg0.html  (柴靜演講youku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FtukTxfyLc(柴靜演講,youtub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