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人死後有知,那麽美國“炸彈之母”的設計師艾伯特·威莫茨肯定不願意自己的“作品”在他死後兩年被人拿出來跟俄羅斯的“炸彈之父”做對比,因為對於他來說,臨死前所了解的阿米裏亞數百平民冤死真相讓他的良心受盡了折磨。
“我詛咒他下地獄”
“不要跟我提‘炸彈之母’這個字眼”,46歲的巴格達阿裏米亞區居民穆罕默德·阿裏憤怒地說:“盡管我現在天天都能聽到爆炸聲,盡管那個叫威莫茨的美國人兩年前就已經死了,可我還是要詛咒他下地獄!”
陪同美國記者的翻譯哈裏裏介紹:正是威莫茨設計的炸彈在阿裏米亞防空洞慘案中奪走了他的11位親人,隻有他一人幸免。
1991年2月13日下午4點,阿裏因為要買一家人的食物而離開巴格達阿米裏亞防空洞。就在這時,威莫茨設計的那枚重達2270公斤的“掩體粉碎機”穿透幾十米的地麵和鋼筋水泥牆體,將防空洞炸出一個大洞,火光伴著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把人體撕成碎片甩到牆壁上。五分鍾後,第二顆“掩體粉碎機”從炸開的大洞直接鑽進防空洞內,劇烈的爆炸產生衝天大火,將燒焦的屍體在牆壁上形成人形圖案。大火造成4500度的高溫,轉眼間把沒炸死的老人、孩子燒成灰燼。防空洞的自動滅火裝置自行啟動,噴出了高壓水龍,大水和密封的高溫交匯的燙開水將防空洞下一層受傷的人全部燙死……
美國官方承認,威莫茨的兩枚“掩體粉碎機” 炸死了阿米裏亞防空洞內的400平民,且屬於“誤炸”,而伊拉克政府和14名阿米裏亞防空洞的生還者表示,防空洞中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阿裏表示: “死多少人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去每一個生命都是殘酷的,因為每個人畢竟隻能活一次。對於我本人來說,美國人威莫茨的炸彈奪走了我所有的親人,讓我失去了整個世界。”
兩起兩落
阿裏惡毒詛咒的威莫茨是美國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的前首席炸彈設計師,其“代表作”便是海灣戰爭中一舉成名的“掩體粉碎機”和伊拉克戰爭爆發前橫空出世的“炸彈之母”。
威莫茨出生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小鎮德富尼亞克·斯普林斯,在莫比爾城長大,畢業於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1962年進入美國國防部工作,後成為波音公司武器設計專家。
“威莫茨是炸彈設計方麵的天才,”前同事約翰·克裏斯蒂回憶說:“我們進入國防部工作的那年,恰好越戰爆發。隨著戰事的延長,前線指揮官不斷向五角大樓報怨說,越南的熱帶叢林實在太密了,盡管美軍全都配備的直升機,但經常是飛到指定目標上空後卻找不到降落的空地,結果不得不盤旋尋找可降落的地方,這一方麵很容易讓原計劃的突然性失去作用,另一方麵是加大了越南人民軍擊落直升機的機會。因此,前線指揮官希望五角大樓能提供一種‘在最短時間內開劈林間空地,同時能解除地麵越軍威脅’的辦法。”
“威莫茨和我們這些人是初生牛犢,不久就有了真空炸彈的越前設計。這種炸彈威力很大,爆炸時不但會震倒粉碎四周的障礙,並且還會短時間內吸光有效爆炸區內的空氣,令所有的生物蕩然無存。”
“真空炸彈送到越南戰場後威力果然不同凡響。當突擊隊的直升機準備降落前,固定翼攻擊機對準預計降落的區域一通轟炸,在10分鍾時間裏就能炸出一個簡易直升機場,同時將可能潛伏在叢林裏的越共遊擊隊悉數消滅。”越戰結束後,真空炸彈被部署到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的最前線,成為威懾蘇軍最具威力的常規武器之一。
這使得年青的威莫茨和他的同事登上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國防部授予他“文職優異服務勳章”,給他和他的同事們發獎金,同時有許多家軍工巨頭向他招手,波音公司便是其中之一。1982年,在國防部服務了二十年的威莫茨脫離軍界,轉入波音公司繼續從事炸彈設計。波音公司給這個赫赫有名的炸彈設計專家以優厚的待遇:高達百萬美元的年薪,免費贈送的豪華別墅,再加上豐厚的軍火容易提成,威莫茨迎來了事業的第二個頂峰。
就在威莫茨絞盡腦汁端出新炸彈設計的時候,美蘇關係發生變化,東西方對峙趨於緩和。伴隨而來的是大炸彈的吸引力減少。“幻影工作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員說:“從1985年開始到1989年四年間,‘幻影工作室’幾乎沒有拉到任何的訂單,以至於波音公司高層都對是否繼續給威莫茨高薪,是否解散‘幻影工作室’展開的秘密討論……我們那時候人心惶惶,就連威莫茨也沉默了好多,以至於一次工作室聚會時他喝多酒感慨說:‘不會有用大炸彈的地方了!’”
威莫茨的兒子也證實說,在那段時間裏,他的父親改行設計手榴彈,並且自嘲說:“我這是用牛刀殺雞呀!”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讓原本心灰意冷的威莫茨一下子就找到了重振的機會與激情。威莫茨的兒子說:“我爸設計GBU-28‘掩體粉碎機’時簡直是創記錄了,因為隻28天時間就完成了設計到試爆的全部工作。我爸後來興奮地告訴我說:‘真是高效率呀,我們其實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搞設計,弄試驗,然後再花一年的時間補圖紙,真是創造了炸彈設計的紀錄!’”盡管GBU-28在海灣戰爭中隻使用了兩枚,且炸的是阿米裏亞,但其威力卻讓全世界都見證了,而且美軍一口氣購買了數百枚之多,從而給波音公司和威莫茨的團隊賺回了巨額的回報。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之後到2001年之前,威莫茨居然成為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的美藉人員,多次前往伊拉克核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9·11襲擊之後,美軍發動的全球反恐怖戰爭把威莫茨設計的炸彈一次又一次地推到台前,使它成了“反恐明星彈”,比如說2001年,它就被投放到阿富汗東部的托拉博拉山區,以便能炸死拉登並讓當地恐怖分子嚇破膽。現關押在關塔那摩的“基地”嫌犯阿卜杜拉·賈納爾描述“掩體粉碎機”爆炸的情景時說:“隻見驚天動地的響聲過後,我們一個隱藏有80個聖戰兄弟的坑洞全部灰飛煙滅,而我們這些隱藏著三公裏外山洞深處的人也覺得地動山搖,就象發生了強烈地震一樣,確實讓人感到害怕。”
2002年,海灣地區再度戰雲密布,美國空軍研究試驗室再向威莫茨下炸彈訂單。新的大型炸彈設計很快出爐。對於新炸彈的名稱,威莫茨拍板為“炸彈之母”。這個名字的來曆,“幻影試驗室”的工作人員透露說:“這得感謝薩達姆,因為1991年薩達姆侵略科威特時,他的行動代號是‘戰爭之母’。這是源於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打敗了波斯人的卡迪斯亞之戰。此後,薩達姆又有了‘撤退之母’、‘閃電之母’等等,美軍也仿效地製造了‘海軍戰隊隊行動之母’、‘通報之母’……受此啟發,加上炸彈又準備用來對付薩達姆,所以威莫茨就給自己的炸彈起名‘炸彈之母’。”
威力巨大的“炸彈之母”沒有用於伊拉克戰爭,但它卻發揮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在戰爭爆發前8天,也就是2003年3月11日,美國軍方和媒體超常高調宣揚“炸彈之母”成功試爆的消息:當天下午2點剛過,一架C-130飛機在伊各林空軍基地西部試驗場內投放了這枚巨大炸彈,隨後從落點附近傳來的雷鳴般巨響並形成了巨大蘑菇雲!
威莫茨也出麵接受媒體專訪,大談“炸彈之母”如何了得時稱,這種武器在落地後先產生大量的可燃性煙霧,然後再將其點燃,通過這種猛烈爆炸摧毀目標,其主要用途將是破壞深藏地下的各類伊拉克軍隊指揮中心、掩體以及坦克集結地。更重要的是,這種炸彈將對敵人產生極大的心理震撼作用,迫使其“不戰而降”、消極避戰乃至望風而逃。
時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邁爾斯宣稱,美國將在“倒薩”戰爭中動用現有的各種最先進武器,其中可能包括多種剛剛結束試驗的最新裝備。
抹去這一生?
2003年4月,也就是在伊拉克戰爭剛爆發後不久,65歲的威莫茨意外宣布退休。這一決定頗讓同事們感到意外:“事先他沒有要退休的跡象,並且‘炸彈之母’也將其事業推上新高峰,所以沒有理由這樣激流勇退。”
退休後的威莫茨鮮在公眾麵前露麵,直到 2005年12月20日去世為止,他都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麵前。威莫茨的兒子說,他父親是在沃爾頓堡灘家中因腦癌病逝,終年67歲。美國空軍和波音公司發表聲明中稱:“威莫茨不斷地把武器交到士兵們手上,為我們的國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威莫茨的兒子卻透露說,在他父親去世前三個月,他終於看到了伊拉克參戰士兵從巴格達帶回的阿裏米亞防空洞的實景照片以及薩達姆前政權的真實檔案。事實證明,阿裏米亞防空洞慘案死亡人數高達 1100人,確實均是平民,且那裏從來沒有被當成為軍事目標。而那些印有人形牆壁的照片讓他父親“感到震悚”,威莫茨的兒子形容說:“盡管那天的陽光很燦爛,我父親看上去麵如靜水,但他的手明顯在發抖,一言不發。從那之後,他總是不時地看那堆照片,這樣的動作一直持續到去世。”
在臨終前一個月,他突然要求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和美國空軍試驗室從它們的網頁中將他本人所有的資料全部刪除,不留下任何的痕跡。威莫茨在提出這一要求時沒有給出任何的解釋。
“炸彈之母”成了波音公司的印鈔機
盡管威莫茨已經去世兩年了,但他當年主持設計的“掩體粉碎機”和“炸彈之母”卻依然是波音公司的“印鈔機”--2001年,美軍為攻打阿富汗定製了125枚該種炸彈;2003年,美軍為攻打伊拉克準備了300枚這樣的炸彈(盡管戰爭中沒有派上用場);2005年,美國國防部證實說,它向以色列出售的價值3000萬美元的100枚“掩體粉碎機”,顯然是用於應對伊朗的。波音公司並不掩飾“炸彈之母”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幻影工作室’一直是我們公司最能賺錢的企業之一。”
打開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的網頁,仍能看到威莫茨當年領導的團隊仍在熱火朝天地繼續著炸彈設計工作。按其網頁介紹:“幻影工作室”是波音公司“高級研發機構”,是波音公司“創意骨幹”,為波音公司提供著“提高航天航空和服務產品性能,質量的突破性技術”。(天籟)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飄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