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開來與王立軍有一腿嗎?
文章來源: 記者薑維平2013-09-02 14:55:14
穀開來與王立軍有一腿嗎?
 
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 薑維平
 
8月26日,薄熙來在庭審即將結束之時,自爆家事醜聞說,穀開來與王立軍“如膠似漆”,還講述了一些細節,比如,穀開來親自帶人去查抄王局長的辦公室,收走了幾十雙皮鞋,王立軍自打耳光,等等,這引起了軒然大波,媒體爭相轉載,很多人津津樂道,甚至據此說,王立軍參與殺人,穀被王設圈套騙了,似乎薄穀案是冤案,應予推倒重來,但筆者積多年觀察得出結論,薄熙來困獸猶鬥,一派謊言,正好反證他是一個不誠實的人,他自戴綠帽子的目的,是施放煙幕彈,企圖把一起刑事案件攪和成一件政治因素和桃色家醜糾葛在一起的醜聞。
 
穀開來真的與王立軍有一腿嗎?我不了解2007年以後在重慶的薄家事,而且隨著地位變化,人也在應時而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人常說,江山易移,本性難改,穀開來再怎麽變化,也還是她,就大連的最初印象,她不是一個象許多媒體推測的那種女人,1987年,薄在金縣,她常從北京來探親,對薄是關愛有加的,有了兒子瓜瓜之後,他們也是如膠似漆的,沒聽說她有外遇的流言,1988年,薄任宣傳部長,穀從京城坐飛機45分鍾就可以飛到大連,經常與薄團聚,他們在周水子機場到市委機關的路上,用英語談情說愛,很浪漫的,據接過他的司機說,他們感情很好,即使在90年代初,因“太陽雨事件”而鬧家庭矛盾,也未達到穀移情別戀的程度,總之,按照她一貫的思想性格,不太可能與王立軍有染,除非她真的象薄描述的那樣“瘋了”,但薄2011年還在“兩會”上說,穀為他“打黑”提供法律谘詢,2012年在兩會上又表揚穀開來,這如何理解呢?
 
這是從她自身性情看問題,為其一,第二,穀開來與王立軍有一腿,根本不符合情理,也有違官場的規則,當然,由於缺乏製約和監督,官員貪腐濫權養情婦的事,比較普遍,但基於中共上級決定下級命運的現實,王立軍再隨便,穀開來再寂寞,他們再風流,也不可能在薄的眼皮底下“如膠似漆”,也就是說,王立軍搞誰的女人都有可能,絕對不會勾引他的上級薄熙來的太太,何況薄是一個有仇必報,心胸狹窄的人,他玩別人的老婆可以,反之他不可能接受,就他與王的密切關係,這種“兔子吃窩邊草”的男女之情,操作起來相當困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不過,我承認王與穀肯定關係不一般,這不是愛,是一種利用,是工作需要,一種彼此隻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利益交換,王看重的是穀身後的強勢人物和特權,這一點類似徐明,不要做過份的解讀,因為幹部體製決定了薄對他是最有用的,而穀不過是媒介;反過來,穀急需王立軍的魯莽和暴行,他是公安局長,可以調動專政工具整肅她不喜歡的人和事,薄穀都是靠強權打壓異議人士的專製統治者,穀是薄的影子,薄是穀的後台,王是咬人的家犬,家犬怎麽可能與女主人有染?至於家犬最終咬傷了薄熙來,也是被逼的,並非女主人紅杏出牆造成的,這已經成了定論。
 
第三,從男女之情的人性角度看,一般情況下,歲數小的男人,不太可能與歲數大的徐娘半老的女人偷情,除非女人過於主動,穀開來比王立軍大得多,雖然,年輕時有幾分姿色,但畢竟年齡不饒人,王立軍身後有女子騎警隊等龐大的“後宮”,眾多想利用他的美女如雲躁動,還有穀開來的縫隙可插嗎?有人從一張兩人合影看出穀開來的眼神有點色迷迷的,這也是不了解穀的緣故,她在大連就是這樣,不高興時死板著臉,腮幫子特大,一高興就脈脈含情的,她的眼睛確有點迷人,但卻是一個心毒手辣的女人,估計她到大街上慰問警察,與王立軍正是合作的黃金時期,也挺佩服王的,王長得魁梧英俊,又善於包裝自己,能說會道的,曾把穀捧得天花亂墜的,穀對其一度印象不錯,這張照片說明不了什麽問題。
 
第四,假如真的穀與王是這種關係,在一個小圈子裏,就會有傳聞流出,重慶是大城市,但決策圈子並不大,市委市政府的與薄有往來的官員,商人,記者很多,不會密不透風,但從未聽說過此事,隻是8月26日由薄熙來自爆家醜,這顯然不符合情理,試問,“如膠似漆”的目擊者難道隻有一人,既然是這種程度,怎麽可能隻有薄熙來自己知情呢?薄熙來怎麽可能有那麽大的心胸,任由下屬玩其老婆,還給王授予“打黑英雄”的勳章呢?除非薄為了上位,穩住家犬而忍辱負重,而從以往表現看,薄不是這樣性格的人,如果他真的那麽大度能容,就不會動手打王立軍,他的仕途曆史就改寫了。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薄熙來的指責也自相矛盾,一方麵說王“暗戀”穀,一方麵又反複用了“如膠似漆”的成語,形容兩人的關係,這不對勁,“暗戀”是表明沒有性關係,“如膠似漆”是確定有一腿,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可見,薄是在撒謊,在愚弄法庭,混淆視聽,象以前貫於巧言善辯編故事一樣,這回編大了,編得太離譜,可能的實情是,以前王穀情同兄妹過於密切,薄熙來有點嫉妒,但基於沒越底線,需要互相利用,薄可以包容,但穀殺人之後,以為家犬必得包庇他,但卻令其失望,秉告薄熙來,恰恰他也是不講原則的人,基於對穀27年的夫妻之情,力求保她而割其家犬之肉,故一時衝動打了王,與其徹底決裂,而王不甘心受辱,不想死得不明不白的,決定破釜沉舟,與主人同歸於盡,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因此,在我看來,麵對法庭的鐵證如山,薄熙來象一個輸光了的不服氣的賭徒,他經過16個月的前思後想,找不到為自己辯護的理由,隻好編造了王穀“如膠似漆”的小故事,這即可滿足市井小民的好奇心和窺私癖,也可以左右善良老百姓的感情和憐憫,又可以巧妙地否認王穀證人的身份,還可以為海外媒體增加一點銷售量,抵消人們對其退出政壇的遺忘,其目的都是想逃脫法律的製裁,但一切都無濟於事,看一個人所言所行,不會隻看一時一刻,也不會隻看一件事,也許讀者們淡忘了2001年薄熙來在“兩會”上說的話:我不認識薑維平,但人們會記得2012年3月14日他的信誓旦旦,所有正直的人都會得出結論,他講得話是希望別人知道的東西,肯定不是實情,法庭不可能依據謊言而宣判,他必將為翻供,狡辯和無恥的謊言付出代價。
 
2013年9月1於多倫多。
自由亞洲電台9月2日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