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成功並非小概率事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來源: Wisewind2012-05-19 00:38:04

寒門成功並非小概率事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Wisewind

《文學城》論壇曾經有網友宣稱:“寒門取得真正意義的人生成功都會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筆者對此說法覺得很難認同。

筆者根據親身經曆和見證的事情,認為,寒門子弟靠天賦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照樣可以取得成功。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就讀的中學是省重點中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都是從全縣小學和中學考生中擇優錄取的。初中部和高中部每個年級分別有4個班和8個班,每個班都有50多人

這所省重點中學治學非常嚴謹。除極少數家住學校附近的學生以外,所有學生全都住校。初一新生都才是12周歲左右,就要每天早晨6點起床,冬天時還冒著凜冽朔風,走到教室餓著肚子自習45分鍾,才吃早飯。接著就是一天緊張的課程。晚飯後在教室自習到9點回宿舍睡覺。

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或城鎮普通家庭。父母親友中幾乎都沒有任何有力的社會關係。所以,雖然都是134歲的少年,卻全都清楚地知道,沒有任何人能幫助自己,要想有好的前途,全得靠自己的努力!所以多數人學習都非常刻苦。

初中時我就讀的班有6個年齡最小,個子最矮的學生,始終坐在第一排。6人全都“出身寒門”,有4人學習成績在全班始終排前4名。

另外兩個也是在全班50多人中排前15名的。這兩人中有一個人後來被軍事院校招去了。數10年前部隊還保持著優良的革命傳統,筆者猜測,這位同學聰明,勤奮,又謙以待人,在部隊應該有很好的發展。

其餘5名同學全都考取了本校高中部。在高中三年中,5個人中有4人數理化成績排全班前2名,有一人排全班前15名左右。

高考報誌願時,5個人全都報考工科。

初中和高中成績排全班前4名的4人第一誌願都是報考清華。初中和高中成績排全班前15名的1人報考上海交大。當時報誌願基本上是由班主任說了算。因為我們學生並不了解情況。

一個多月後,錄取通知書寄來了:5個人中,3人考取清華,1人考取上海交大。

報考清華的4人中有1人高考發揮失常,被錄取到第8誌願華中工學院。而他在整個中學時期學習成績和考取清華的3人不相上下。

那一年,這所省重點中學有15人考取清華,全部來自農村和城鎮普通家庭,即所謂“寒門”。沒有一個人來自中層或以上幹部家庭,或富裕家庭。

這些人後來在原子能,高分子材料,數學及力學,自動控製,機械製造,材料科學,建築工程,電力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等領域為國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綜觀整個清華的情況,也大抵如此。

改革開放之前,清華是純工科大學。根據筆者的經驗和觀察,大約50%或以上的清華學子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大多數也是出身於普通市民家庭。筆者估計,出生於這些所謂“寒門”者,占清華學子的絕大多數,至少在65%以上。這種情況在清華的機密和絕密專業更為明顯。而清華許多專業都屬於機密或絕密級。

而真正出身於“富貴之家”,類似於如今的所謂“官二代”,“富二代”的清華學子非常少,筆者猜測,大概不超過15%。還有大約10-20%的清華學子出生於既非“寒門”,也非“富貴之家”的“小康人家”,比如基層幹部,知識分子等等。

有段時間,出生於“寒門”而且來自於福建廣東的一些清華學子,喜歡赤著腳在校園裏走來走去,可能覺得這樣很“爽”。以至於校方不得不發布公告,禁止在清華園裏赤足行走,認為“有礙觀瞻”。

也許清華園裏的情況是一個特例。但筆者認為,以近萬清華學子作為樣本,也是足以說明問題的。

誰說“寒門取得成功是小概率事”呢?筆者倒是更相信“自古英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覺得這樣的說法更接近於實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