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大型廠礦的建設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21-11-20 09:52:49

一開始不是那麽容易招到工人的,尤其是五十年代初期,農村有些剛分完地不久, 農民還滿懷著希望張羅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呢, 甚至還有已經在城裏工廠工作過好幾年的工人, 也奔著那塊”自己的地“回農村去湊熱鬧,所以鄉裏區裏幹部還得做動員工作,這是人算不如天算的事。

那時工人的工資, 在整個社會層麵上來說, 確實不算低,因為整個社會消費就很低下,掙三十塊錢就很不錯了,而且1956年前廠礦職工的加薪, 確實事硬碰硬的。技術工人的工資, 的確高過一般機關小幹部, 其實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 那種機關幹部嚴格來說不是”幹部“而是辦事員。

拿我知道的江南造船廠的那些鄰居爺叔來說。

一個初中畢業生, 若把自己當成蔥, 覺得當個”寫字間先生“要比在車間當工人”老卵“, 五十年代初期也是可以辦到的, 那麽到各個行政部門當個30來塊的小辦事員, 而當工人, 學徒期間隻有津貼, 但是, 一旦出了師, 考了幾級是幾級, 最笨蛋的也能混個六十來塊,如果有個初中文化, 首先不可能去做輔助工一定說技術工種的,到了1956年工資改革時, 我見過混得最高的是八級工120幾塊, 當然也不沒幾個,可拿個七八十沒有任何問題, 而辦事員中最有本事最能混的, 到了1956年工資很難超過五百大毛!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 倒真有當年的小辦事員氣不憤出來造反, 好歹也當過幾年萬人大廠的革命委員會委員, 那是後話。

如果夫妻二人, 男的在船廠當技術工人,女的在一家紗廠(上海習俗上把任何紡織部門的工廠都簡稱成紗廠)當擋車工,這時最不公平的事就出來了, 叫做”重工業不重, 輕工業不輕“,船廠自然是重工業,可技術工種不是扛東西啊, 就算是大夥公認的”苦活“-翻砂工, 也不是八小時都得搬砂箱啊,但紗廠屬於輕工業, 工資標準低一些, 但擋車工就是必須八小時不停地巡走在自己看管的車麵前!按現在的記步說法, 三五十裏是有的,所以擋車工有胃病婦科病的比例很高。而且, 擋車工一定要三班倒的。

不管咋說吧, 這樣一個家庭, 夫妻總收入不會低於一百五十塊, 小日子很好的囉!即便生了五個小赤佬, 人均還是有二十塊出頭呢。

見過不少這樣的家庭, 男的一輛自行車,比較老克拉的還會有一件皮夾克, 夫妻均有瑞士手表(上海表還沒生產),老婆也有幾件金首飾, 海虎絨大衣當然有。

但老婆就很辛苦, 要看老公了,三班倒回來, 碰上的老公是甩手掌櫃, 就得趕緊洗手做羹湯,給老公準備二兩小酒一盤花生米啥的。

但是, 這種人家在經濟上沒有很大壓力。

至於這種人家對新社會顯然是喜愛的, 不過,我也見過個把老爺叔,說起新舊社會, 則”生活肯定是新社會穩定啦, 不過呢, 新社會沒有啥白相的東西“。

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初期, 對這種人不會有太大的衝擊, 除非嘴太賤或者X太多事, 但上山下鄉運動一來,上海的家家差不多都沒躲開,工人們對子女的最高要求當然也是上大學, 但欲望不是那麽強烈, 最低目標在上海當個工人,這個上海工人階級從來都是很容易的事, 居然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求“,老工人用通俗易懂的大實話說”我是工人, 伊拉娘也是工人,阿拉兩個工人階級, 沒有辦法教育自家小人? 非要送到鄉下給那些阿鄉教育? 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