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二九前後的大學生, 走不同的路, 1956年定級會如何的不同?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20-12-28 12:39:10

 

毛囡兄的北大三級以上教授的帖子, 讀後有些想法,同是一二九運動時期的大學生,若走了不同的道路, 到1956年工資改革時, 會有什麽樣的不同。

當時的大學生,有原本就是地下黨的, 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如蔣南翔(六級)姚依林(六級)黃華( )汪道涵(七級),而那些在運動後才參加革命的,在1956年估計大多是司局級幹部也就是九級十級那樣了, 命好也許少數可以定成八級, 運道不佳甚至十一十二乃至隻有十三級的也有。

如果他們的同年代的同學(以理工為例),不管參沒參加那場運動,畢業後一直從事專業工作的, 出了國又特別有出息的,有一級教授(或工程師, 或研究員),出了國但成績一般或命運一般的,二級三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最倒黴的也得拿個四級,。如果沒出國但一直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工作, 一級沒有, 二級很難,因為當時有個“潛規則”, 沒出過國的原則三級封頂, 所以混得最好也就是三級, 四級是很普遍的,能力不強或運道不佳的, 五級大致也應該有, 六級就是倒黴蛋了。

 

 

好命

正常

孬命

一二九時已是黨員

六級七級

八級九級

十級(含以下)

 

 

 

 

一二九時後的黨員

八級九級

十級十一級

十二級(含以下)

 

 

 

 

出過國

一,二, 三

二, 三, 四,

四(含以下)

 

 

 

 

沒出過國

二, 三,

三, 四, 五

六(含以下)

 

知道的有兩對同學, 黃華(一二九時的黨員,七級, 260元)和盧鶴紱(出國留學,一級教授, 363元, 因上海是八類地區), 汪道涵(一二九時的黨員,七級, 260元)和熊某(出國留學,二級工程師, 上海29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