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紀念恢複高考的時節啦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7-10-21 04:58:12
這是少有的左右說同種語言的事件。
中國曆來是有“高考”的, 縣考錄取是秀才, 省裏考出舉人,舉人才有資格參加全國高考。清末, 廢科舉興學堂, 才有了考中學考大學一說的, 並且一直在進行, 哪怕”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沿海大學紛紛搬遷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期間, 大學“還是在辦”而不是“要辦”的。
”文革大革命的炮聲一響, 北京的重點中學的高中畢業生響應上級號召, 向叫他們寫信的人寫信, 倡議取消高考, 於是祖國大地上的“考大學”這回事, 就木料。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嗨! 就是好! 就是好來就是好就是好”了,大學倒沒有關門, 開始一些尚未畢業的學生加上教工, 大批判鬥批改, 不過癮既有大打出手, 楞把形勢搞得大好不是小好, 然後全體學生算成了大學畢業不管讀了幾年,中間有個沒有招生的空檔, 形勢依然大好。
從年代初期, 極少數大學開始了新一輪的招大專生, 似乎大學又開張了, 雖有聖旨”我看大學還是要辦的, 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可“, 但上諭未說文科不辦呀, 軍機章京書房行走們不耽誤地把大學的文史哲部分還是繼續了下去, 招還是招的大專生。
大學辦成了大專後couple of year, 形勢還是一片大好,但沒說“不是小好”了,一群人憋不住等到了機會, 可以再提高考一事了, 於是座談會上有人拍板“恢複高考”,也是此公看到了問題的所在, 也許他是靠永不翻案而得到了遺詔, 咱不知道, 反正就知道高考恢複了(恢複是取消的反義詞吧, 本人語法外xing), 可以“考”也就是一種常規定義下的“進教室發考卷做題目交上去評成績”的考試。
報名者甚多錄取者甚少, 上榜者意氣風發趾高氣揚,落榜者垂頭喪氣怨天怨地。
直到今日, 基本還是這樣。
實際上考取了大學, 得益的是國家和自己,國家得了大頭, 恢複了高考,老百姓其實也沒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這兒左右看法就開始不一致了, 但自己得了好處沒人說NO的, 要不咋地再左身上毛再多的,也沒見一個現在說自己的那次參加高考是對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