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賬還錢--文革中采購員的心酸兼說介紹信的功效(一)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5-05-20 16:26:27
無意中提了一下介紹信, 有網友說到了回扣,先聲明這與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無關, 也完全不涉及當時的政治環境,所以別扯到方針路線上去。

現在大家都知道“回扣”這麽個潛規則,買東西得給點回扣,所以如今的采購員很神氣,可以到處做大爺,“老子買你的產品是給你麵子, 不給點好處老子就去買別家的!"

40來年前可恰恰是相反的,賣家是爺, 我當過幾年采購員,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是清楚。
多少人記得那時是怎麽形容采購員的那1段話?
出去時像公子, 上火車像耗子, 到地方像兔子,辦事時像孫子,回來時像騾子,回到家見到老婆像傻子。

一一解釋。
出門時身上揣有自己的錢公家的差旅費別人讓捎東西的錢,口袋滿滿, 插一句,那時很多人是讓老婆在褲衩上縫個小袋,把錢放那兒,當然買東西掏錢時的動作十分不雅,這不說了,但身上有錢1總是令人腰板硬些,所以叫”公子“。
上火車的時候,那時火車除了始發站, 經常找不到位子,那麽帶一張報紙,往座位底下一鋪,像耗子一樣鑽進去,就可以休息了。
到地兒下車不得找住宿麽?也不容易啊,火車站設有旅社介紹站,憑單位介紹信,介紹站會安排你到某個旅店,可能很遠,所以下車時像兔子那樣慌忙地跑到介紹站,說些好話希望弄個近點好點的旅店,而北京上海原則上是不接受一般單位介紹信,需省計委底下的進京赴滬辦公室的介紹信,當然憑本單位介紹信到關係單位合作單位,那就可以繞過介紹站了,有親朋好友有後門另說,我就到北京直接去住過東四十條(好像是這吧)北京部隊總院。

辦事就是求人, 買東西也得求人,就得像孫子一樣,進門遞煙說好話,求得可憐,就辦得成事了,竅門呢還是有的,有的單位專門派個帶孩子的婦女去辦事,這小小孩哪挨得住呀,到別人1辦公室多一會就會哭,老娘就設法勸啊哄啊,哪個辦公室的人不煩哪?好吧1好吧,這玩藝我們賣給你了。

公事之餘,到大城市出差的總會幫人捎帶東西,不列舉了,什麽都有, 所以回程時背著大包小包, 不像騾子像什麽?

出差是有差旅費,記得路途一天八毛住定一天五毛,稍不小心,超支難免, 回家麵對老婆, 傻了。如何想法多”掙點出差補助呢“?撿汽車票,但不能太多而且不能全是大票額還不連號, 比如到上海,一天最多你隻敢撿個兩三毛錢的汽車票,多了容易露餡出毛病。但好歹一盒飛馬牌香煙有了。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