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啊戶口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0-08-22 05:54:02

說說戶口, 當年我們的上山下鄉, 最令人痛心的不是離開父母及離開從小長大的城市, 而是失去了那個真正的無價之寶城市戶口, 因為那城市戶口代表著享受國家供應的糧票, 象征著有可能成為某個單位的一員及隨即而來的各種農村戶口不可能有的國家福利. 建立戶口製度的本意應該說不算錯, 讓政府知道現在有多少人住什麽地方年齡性別等等, 為國家提供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做參考,可後來變了, 雖然憲法上的遷居自由依舊存在, 甚至那個寫有林副主席是接班人稀奇古怪字樣的1969年版憲法上也寫著這句話, 若說1958年前這句話是真實的, 1958年後的戶口製度嚴格化,  這句話就成了寫著玩玩的了.  城市農村之間的戶口差別成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從而造成了多少被罵為陳士美的人間悲劇,  想把戶口從農村遷往城市即所謂的農轉非”(從農業戶口轉成非農業戶口), 就有如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 的的確確也開放了相當一部分戶口政策, 至少對有錢人或精英們如此, 但遠遠沒有達到真正開放的程度, 每每與人說到戶口, 國內(或此間), 總有人反駁說是國內的戶口沒什麽用了, 你可以去任何一個地方買房找工作就業.  其實未必,  除了那些成功人士的特例, 去一個城市能否真正享受和當地有戶口的居民完全一樣的待遇? 有那麽一樣麽? 不單單是我可以租一間房或買一套房找一份一般的工作, 相信你若是有錢, 現在在中國, 可以到任何一個城市去買一套房, 絕無問題, 但是找一份與本地人相同待遇的工作恐怕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您沒看見很多招工廣告寫著本地戶口四個大字嗎? 戶口仍然象一個怪物, 籠罩著無戶口的人的頭上, 就像千萬移民, 深圳追夢文中說到, 沒有深圳戶口你就不能享受深圳的公共資源, 就不能享受比如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 你可以租房子找工作, 你可以結婚生孩子, 但是你的工作單位沒醫療保險你就得自己付費, 沒戶口你的孩子隻能上另外的學校或交高學費. 由此又聯係到美國的非法移民”, 好像有點相反, 美國的合法居民反對非法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法移民對社會公眾資源的侵用”, 美國的公立中小學是不能問及學生的移民身份的, 無論合法或非法移民, 隻要住本學區, 學校必須接受夠年齡的小孩, 而且諸如校車免費午餐一律提供, 公立醫院一律先看病事後寄帳單, 若你報個假地址而賴賬, 醫院往政府那兒報一個呆賬就算完了. 不過在美國的非法移民一旦被移民局逮到就有可能遣送回原國家, 而在深圳到底沒有移民局還不至於送你回山東山西什麽的.

如果說這些現象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造成的, 政府也真有點難, 控製戶口吧, 被說成不人道無人權, 不控製吧,  深圳的人口就不是1300萬而是2600,  說來說去, 還是人太多了. 

其實最可怕的還不是這種現象的存在, 而是很多人對這種不和諧現象的態度, 精英對普通老百姓的漠視, 城裏人對民工的鄙視, 管理階層對打工人員的欺壓, 似乎這一切由於戶口不同而產生的天地之差為理所當然. 我一次問起一位上海朋友(我本人也是在上海長大的)關於報載(世界日報06/12)之寶山某中學的東部(民工子弟)西部(本地生源)學生兩重天地的事, 得到的回答居然是:” 他們是民工子弟啊!還想怎麽的?” 我驚訝的是他對沒有戶口的民工子女生存學習條件的漠然, 他奇怪的是我為什麽連民工子女理當如此咋會感到不解?

咱不求完全的平等,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要夠得上和諧二字吧, 現在的胡溫領導不是正要求建立和諧社會嘛? 什麽時候可憐的中國農民能夠真正擺脫農村戶口的隱性或顯性的二等公民地位, 也和城裏人和諧和諧一番呀?

(原載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