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種重要的居住方式-工人新村(2)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0-03-27 11:22:23

在看到的對上海各種文化的討論中, 說到小市民的石庫門文化, 有錢人的花園洋房文化, 市區公寓文化, 好象上海就隻有這幾種居住形態似的, 其實上海居住方式的多樣性, 遠遠不止.

相比與北京, 上海沒有那種國務院部委機關大院, 更沒有各軍兵種大院, 雖說上海也算有幹部相對集中的居住區域, 當然級別不如北京的高, 規模不如北京的大, 比如康平路市委宿舍那一片, 其他什麽局什麽局的, 就算有個集中宿舍, 也是大家住在一堆的那幾棟房子裏, 隻能說是局長住四五間,處長兩三間,科長一兩間,燒鍋爐鐵定隻能住一間房, 就這點差別.

上海比較特別的居住方式是工人新村, 凡工人新村, 總是建在以前算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吧, 那就總是在下隻角的緣故了.

花園洋房無論在哪兒, 都得算成上隻角”, 石庫門則看地段可能是上可能是下, 而工人新村則毫無例外地統統位於下隻角”, 也許這就是上海的居住文化討論中很少提及的緣故吧, ”上隻角的人瞧不起住下隻角的, 下隻角的呢又比較自卑(不要不承認), 非常不願意給人說到自己所居住的區域,  我想來想去, 少有人提到工人新村文化, 隻能是上隻角下隻角的原因了.

我是長大於工人新村, 當我與住市區也就是所謂上隻角的人交往時, 他們把我歸類到下隻角的人群之中, 可我在工人新村和那些工人子弟往來時, 又被他們視為出身不好的非紅五類,兩頭不是人,我總不至於告訴那些上隻角的人:我老爸是高級工程師別瞧不起我, 更不能在工人新村的血統工人子女麵前說阿拉爺老頭子是國防科工委的高級工程師, 做的事體是和軍事科研有關的. 也就是說我在我的少兒時代的朋友之中得夾著尾巴做人, 長得半大不大及成人後在和上隻角的同學朋友交往時又得忍受一下被人從上往下看的白眼, 這樣倒好, 雖我上下不是人, 但我也能從上看下也能從下看上, 小小年紀就對人間世態炎涼有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