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文章來源: 華府采菊人2010-03-10 15:46:46
父親在1948年底有個選擇, 去台灣還是回老家?

當時父親上海服務於一家修船公司, 薪金不錯, 因為是技術活, 老板相當地器重父親. 淮海戰役明顯的結果使得老板決定遷公司, 公司搬到菲律賓但船開往台灣, 之所以公司不遷台灣是有原因的, 當時的局勢對國民黨非常不利, 很多人都認為國民黨是肯定不行了, 跑哪兒也沒用, 去了台灣共產黨還是會打過去的, 那時候再往哪兒跑? 吃技術飯的人到哪兒不還是吃技術飯, 不管哪個政府, 總還是要搞技術的人吧, 父親服務的公司老板想得好像遠一點, 幹脆搬遷到菲律賓, 船是活的, 隨時想開走就開走. 父親在那家公司是技術大拿, 於是老板就問父親是去台灣還是菲律賓? 父親的回答是哪兒也不去, 我會老家四川.當然這兒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也許是關鍵, 在此之前父親是就職於市政府的, 因職務被人擠掉了, 全家的生活立刻成了問題, 母親於是就帶著我的哥哥姐姐先行回老家, 因為老家祖父母外祖父母還是有些地, 一家人吃飯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父母設想著母親帶子女現回去, 等父親找到好工作後母親再帶子女回上海, 其實當時母親不走也無妨, 因為父親幾乎是立刻就找到了那家修船工程師的工作, 早知道也許母親就不回去了.

於是, 父親領了三個月工資的遣散費, 會了老家, 等到1950年我在四川出生後, 東北人民政府招聘團到四川招技術人員時, 再出川先到沈陽, 後又轉到上海工作的.

從1950年到1966年期間, 父親的工作生活還算順利, 一直做著技術工作, 也拿著遠比大部分中國人高得多的工資, 而且難得的是那十六年中那麽多的政治運動, 居然一次也沒有被整到, 其實他自己都覺得有點怪, 也曾戲稱"脫離群眾", 因為他的複雜的曆史, 在解放前好幾次任職於國民政府, 而且是任的廠長, 一次在重慶一次在上海, 又曾加入國國民黨, 加之一張四川人的不顧後果的嘴, 愛開玩笑愛大抱不平, 比如學雷鋒的時候他曾說:"不能全做螺絲釘啊, 一台機器得有不少零件, 連杆曲軸等等的, 光有螺絲釘的機器不叫機器, 是無法運轉的." 還有愛大煉鋼鐵時, 作為冶金工程師的他, 怎麽也想不通, 別人拿著剛剛煉出來的"鋼鐵"問他這是什麽? 他的回答:"這什麽也不是!一坨黑東西!"就那還是沒被整過.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一聲炮響, 算起了總帳, 整得蠻厲害,可不管咋整, 就是沒蹲過回不了家的牛棚, 在被整的三年多裏, 隻有一次下鄉連續三天沒回家. 再則, 當時不是流行對牛鬼蛇神扣工資嗎? 父親被扣了三年半, 可就在這段時間內, 每月還能拿到150塊. 所以他的整個在共產黨下的日子, 還不算太差, 比之有些人, 如我的舅舅, 解放前就去了東北解放區的高級工程師, 58年被打成右派, 工資就從200多減到了不足100, 連續20年.

若是去了台灣, 50年代的拆船修船是非常賺錢的行業, 父親就算不自己做老板而給別人做的話, 也一定拿極高極高的工資, 最不濟也不會有三年自然災害的餓肚子和文化大革命的被整被批鬥.

有此我對母親說: 若那是去了台灣至少我不會29歲才上大學吧. 母親雖不能說去不去台灣是對還是不對, 但對我說的至少不會33歲才大學畢業是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