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的能力
文章來源: 南山碧竹2022-04-08 07:52:30

我一直都很關心一類事情,就是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又不怎麽聰明又沒啥天分的人,是不是有一種令人鼓舞的方式去生活?因為我就是這種人,而且還不死心:) 我倒不是要有啥成就,我就是想,像我這種人,還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呢?哪怕是一件不那麽吃緊的一件事?

就拿唱歌這件事當例子吧。我多數唱歌的朋友,都是從小就喜愛唱歌的。那麽,什麽人從小就喜愛唱歌的呢?一定是從小得到反饋,比周圍的人唱得好的人,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是那種歌喉比較好聽的人。這樣的人往往在周圍的正反饋中找到自信,越來越肯定自己,更多的練習和表揚的機會。結果就把這個愛好保持了下來,形成優勢了。
 
而我不同,我從小就是個沒什麽聲音的人,比較安靜,從來不覺得自己可以唱歌。學過樂器,但也沒學出個所以然來。倒是在50歲左右,為了下班放鬆進了合唱團玩一玩,看著周圍的人去上聲樂小課,也就跟著朋友們一起混著學聲樂,純粹有點起哄架秧子的嫌疑。但我有一個習慣,既然學就認認真真地學,至少要對得起每次去上課的錢吧。(摳門的本性呀,唉)真的是從來沒想著有啥目標。甚至好朋友都會打擊我說,“算啦,你還是去學跳舞吧!”那意思你明白的。就是起點低,還沒啥條件,瞎費啥勁兒唄。老師也說,你聲音條件還真不是太好的。
 
我也是過一段時間就會階段性地懷疑一下自己,就好像一隻兔子想蹦到二樓上去。咱還真的是沒啥唱歌的天分哈?咋就這麽費勁呢?就這樣,很多年就過去了。去年,我又在一群學唱歌的老朋友群裏放了一個歌。在那一幫朋友中,我是唯一一個還在繼續跟著那個老師學的人。有一個朋友,他是我以前抬頭仰望,合唱團裏唱獨唱的人,打電話問我,“你講講你是怎麽學出來的?我怎麽不行?現在我們這幫人裏,你聲音是最好的一個,但情感表達還不太好。”(很直爽哈),還有一個好朋友也說,“當初你是起點低,條件差,可現在你做到的,已經是我做不到的了。”  我笑她,你現在敢說我“起點低,條件差”啦?她說,那不是前半句話嘛!重要的是後半句哈。他們還在繼續“跑著”,更多嗓音條件比我好很多的人,都早已經不“跑”了。
 
所以,當我聽到吳軍談到他的同學,那些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都上了非常好的學校的孩子們時說,他觀察到“過一段時間,就有人主動退場,請注意,是主動退場。最後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得快的人,而是為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   我點頭如搗蒜哪!太有體會了!我不是說我現在唱得有多好。我還是聽到嗓音條件好的,就會歎氣,把背都歎彎了!還叨叨,嘖嘖,瞧瞧人家!但是,重要的是這個“但是”,我現在也偶爾被人稱為“嗓子好”的時候很驚訝。而且,我也感到了一種優勢,這個優勢不是先天的條件,而是像細雨無聲的對大地的沁潤,是長時間的肉眼看不見,聽不出的慢慢積累。是一點點爬過來的。這件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我相信積累,我相信“長跑”是一種能力,這個能力也許不會讓你出類拔萃,但可以讓你滿意,滿意自己的進步,並讓你有信心繼續前行!
 
更大的意義在於,這個道理是可以推廣的。在很多方麵,我都更相信慢慢的積累。這可以說他,它變成我人生的一種底層邏輯。比如任何一種工作,比如說投資的方式,掙錢的方式。如果這件事靠抖機靈,靠運氣好,我就算了。但好在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靠這些,而是靠“爬行”,一步一個腳印的“爬行”,或者說是“長跑”的能力。那麽,我們這種笨人就是有生存空間的。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上帝的公平在於,如果你這樣做了,也許這份耐心,努力就會給你帶來運氣,如果你並不貪婪,你是會滿意自己的生活的。
 
隨著年齡,“跑”的速度會越來越慢了,但我也不氣餒,還可以琢磨怎麽用巧勁來跑,而且隻要不停下腳步,“爬行”也是前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