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搬家中尋找改進自己的地方—東西找不到怎麽辦
文章來源: 南山碧竹2019-04-19 05:19:23
要知道,我是那種天生的馬大哈,丟三落四的,還不喜歡收拾東西。最常用的的問句是:“我的xxx 呢?” 老是找手機,滿屋子找,樓上樓下跑著找。老遊給我出主意,買個手機包,掛身上!看你還找不著!結果,連包一塊找:)))
 
因為特別經常丟手套,一次回國,老遊說,咱買6雙,都買一個顏色的,看你有沒有本事都丟成一順的。笑的我眼淚都出來了。我最怕收拾抽屜,櫃子。一開門我腦子就“轟”的一聲,馬上就關上了,心裏還清淨一點。家裏有很多“死角”,放著一堆的不願意觸摸的“雞肋”們。我的桌麵上,堆滿了東西。往哪裏放呀?櫃子裏放不下了呀。結果是櫃子裏多數是不常用的,常用的都堆桌上。
 
這次賣房子,人家要求是把櫃子打開也是井井有條的。要我命啊!所以,人家幫我做,我就是看著。我發現,其實可以學習這麽幾點:
 
1.櫃子裏邊一大格,其實並不好放東西。放多了就是堆著,也不好找。尤其是你要的東西被壓在了最底下,她們是用幾個半透明的白色盒子放在同一格子裏,每個盒子放一類東西。每次抽出盒子,一目了然。如果是一堆東西,你翻來翻去,很費勁。而且,由於放了盒子,提高了空間利用率,放的東西反而多了!
 
2.Closet裏要分類。按顏色分類,按季節分類,按上衣,或褲子分類。這樣就容易找。你知道同類的有幾條褲子。不太常穿的,早點donate,下狠心,之後你會發現,好清爽!東西少了,自然容易找到。
 
3.工具分類,同一類的工具放在一個盒子裏。一大堆工具放在一起,扒拉來扒拉去的,看著頭暈。但如果說各種改錐放在一個盒子裏,各種鉗子放在一個盒子裏。找對盒子相對容易,打開盒子找到要用的哪一個也容易。
 
這第三點,是受了吳軍的穀歌方法論的啟發。第一,如果這個事比較難,就看看能不能分拆成兩件相對容易的事。比如說,要找一個尖嘴鉗子,如果你能找到放各種鉗子的盒子,那個目標相對大,就很容易打開盒子,一眼看到你要找的鉗子。第二,他說計算機裏最重要的就是addressing。也就是說,東西要排序,編號。有係統,分類。習慣於係統了,東西就好找了。當東西多時,這樣的排序對查找特別有利。但這有點違反我們自然的習慣。因為我們通常的習慣是,隨手一放,然後等下次再找的時候,想一下也許就回憶起來放在哪裏了。要建立查找係統,是有點違反人的天性的。它開始有點煩,但越到後來,月可以嚐到它的甜頭。
 
所以,當我在show房子要求我必須把部分東西打包時,分類是這樣進行的,盒子K-1-2 意思是廚房用品盒子,第一個號碼是說最需要先打開的,也就是使用頻率,第二個號碼是在最常用裏邊的第幾個盒子。照個相,外邊貼的簽,寫好都是啥東西。做筆記。
 
這樣move到新家時,一看盒子的標簽,便知要放到哪間屋子裏去拆箱。抽屜和櫃子裏的小盒子都寫上同樣的編號,K表示是廚房的,C表示是closet裏的,如果看到KC-1-1,KC-1-2,就說明他們是在同一個廚房同一個櫥櫃裏的。
 
有意思的事發生了,我發現自己不再到處找東西了,也不老年癡呆了,想要找什麽,大目標,然後小目標,一下就找到了。因為桌子上,台子上什麽都沒有,手機放在桌上好明顯。也不再到處找手機了。自己在建立係統時,在想什麽是最合理的排序,在腦子裏反複琢磨,這個係統在腦子裏就顯得很清楚。
 
通過這次搬家的事情,盡管還隻做了一半,總結一下:
1.東西要少而精。
2.每樣大東西,比如鍋,都應該放進櫃子,這樣廚房桌麵上清清爽爽。
3.每樣小東西都應該有屬於它類別的一個小盒子,或小抽屜。這樣,找到那個盒子,有沒有那樣小東西就一目了然,不用到處翻。這樣就避免了重複翻找。“真正的有效率,就是要少做事情”。當你把係統建立好後,每次都很容易找到要的東西,就是在提高效率。有沒有發現,當你找不找東西的時候,你是在幾個地方反複尋找的,是重複勞動。
4.東西找不到的主要原因,是你自己沒有建立一個很好的係統。或者說,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建立一個查序的係統,對生活的方便程度有多重要!
5.一旦係統建立,保持係統就相對容易了。所以,建立係統,是個基本上一勞永逸的事,值得去做。相信很多人會想出比我更合理的係統。
 
我是被強迫建立規矩的。但是,我已經嚐到了甜頭,並覺得有必要這樣來改進自己的生活。因為從此以後,找東西很容易呀。
 
寫下來,是為了強化監督自己,堅持好的,不要讓舊習慣把自己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