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回憶北京小吃與榮寶齋
文章來源: Windy20092023-11-07 10:06:44


【小時候】 回憶北京小吃與榮寶齋


北京很多京味風物特別宰人,瞎要錢。而且很多小吃餐飲都是外地人開的。
我啊出國的時候沒記得有稻香村。我回去的不頻繁。吃稻香村點心第一次是2003年。當時也覺得國內點心包裝竟然如此精致。


有人提起薩其瑪,沙其瑪就是薩其瑪。不一樣的書麵寫法。一個是工業品牌,一個是民間的手工產物。這有點像美國的rice crispy。這主要是遊牧民族和東北的點心,漢族民間其實並不怎麽吃這個。另外清廷的這些人的品味也非常漢化。京城點心屬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種融合。
其實薩其瑪自己完全可以做。就是點切細的幹麵條子油炸了和點蜂蜜之類的,再撒點青紅絲,涼幹了切成塊。青紅絲你可以買點回來,這邊沒有。孩子喜歡吃,你可以隨吃隨做。北京的一些果脯這邊買不到,呴甜的那種。


什麽艾窩窩,驢打滾,那個做起來都特別便宜。就跟不花錢一。就是糯米和黃豆麵。做起來非常容易。而且自己做的熱的好吃。我跟說吧,趁熱吃新鮮的和店裏買的那是天壤之別。我如果請你們來吃我親手做的,你們就會明白趁熱吃的感覺,軟糯和入口即化的那種口感。


我姑姑特別擅長北京點心,她們做的正宗,可能從小家裏教的。她特別勤快,她做小吃,有人開玩笑說正宗到可以申請非遺。


驢打滾類似日韓的糯米年糕。基本從根上都是東北那邊過來的。其實很好做。自己可以在家做。主要麵料就是江米,即糯米粉。以及炒熟的黃豆麵滾在外麵。裏麵的餡是豆沙。


艾窩窩是清真的。要說飲食和點心,在北京,回民是一把手。艾窩窩就是泡好的江米給倒成糊狀,裏麵是國鋪,芝麻幹果。這個是蒸得了的趁熱包起來。趁熱吃非常軟糯,入口即化。


其實這些我也不怎麽吃,隻是人在海外喜歡自己做做給朋友們找找感覺。


說起餐飲,京城漢族菜係主要是魯菜,解放前都是山東師傅。漢民和回民餐館的差異主要是回民不賣豬肉,漢民餐廳不提供羊肉。


涮羊肉在過去主要回族壟斷。涮,從宮廷上開始。一般老百姓吃不著的。以前我出國的時候才開始流行。那時候我媽八十年代出國,倆人送行,出去吃了頓涮羊肉。


我姨家門口一下樓就是宣武區那家的全聚德。但是他們倆天天路過卻根本就沒進去過,老年人不舍得。我上次回去請他們吃了一桌,把他們倆給樂的。其實味道馬馬虎虎,而且發柴發幹。主要是哄著家裏親戚。
一下樓是牛街,在走走到了前門。前麵胡同是我天天居住的姥姥家。那邊是八大胡同延伸到十條胡同的一條明朝老胡同。這附近親戚很多,經常走動。


最早其實我住在天橋。我對天橋至今還有印象。那邊按現在話說,其實老北京民俗非常濃厚。


再說說宣南地區老字號榮寶齋。以前我大爺天天上那兒臨摹。他繪畫篆刻都拜名師。他自己就有畫店和工作。他的老師都是大家。他自己也可以給你們刻,給你們裝裱。他自己學生也百來個。他也是在榮寶齋多年揣摩獲得各種手藝的經驗。我們倆一樣都是業餘做這些。這整套就是個業務,他全部包管,而且他還得帶學徒。當然,他多年的堅持使得他將興趣做出專業成就。


他參加很多各國的藝術展覽而且是書法協會的什麽職位。我想幫他在美國辦畫展,紐約芝加哥這種大城市。他歲數大了,意思是不想折騰了,覺得在國內挺好。


榮寶齋對我本人間接確實存在影響。家裏親戚對那裏不是一般的熟悉。他經常給我買一些筆墨紙硯。還有另外一個曾在景泰藍廠工作的親戚也是買了很多這類東西給我們當作禮品送給國外的朋友。我人在海外,在那個沒有網購的時代是很難得的東西。因為她在工美產業上班,有各種貨物,記得我們家有非常多的景泰藍,到處都是,送人用的。好玩的在南城琉璃廠。很多古玩店。


另外可能是耳濡目染家傳,我也挺好古的。一直保留到現在。其實我們是相對守古,其實怎麽說呢,自己找樂兒。好古,博古,仿古,這裏學問很大。


也傳統書畫在西方國家沒有什麽市場。但是我確實放不下這一份兒傳承,跌跌撞撞的也保留了中國文明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