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陪我觀賞電影版紅樓夢
文章來源: Windy20092016-12-14 14:10:05

先生陪我觀賞電影版紅樓夢

有一次,我生日到了,我先生送給了我一部89版北影的紅樓夢電影的DVD,謝鐵驪導演的那一部電影。 他陪我觀看完了整一部影片,加起來要有七個小時左右,是一部很長的電影。我們每天看一集,連續看了好幾天。因為我老公是外國,他買的是有英文字幕的。英文字幕翻譯的不是特別好,但是勉強可以理解,因有著熒幕上的的情節,再加上我在一邊解釋,翻譯,相對就容易多了。他之所以買這部電影是因為他了解我很喜歡紅樓,他表示也希望有所認識和了解,所以我們就是如此熒幕上走進了紅樓的世界。我就是接著看這部電影的時間,不斷地介紹中國的文化,禮儀,思想觀念,風俗,曆史,以及人情世故等等。這裏麵有許多細微的內容,來龍去脈,典故出處,需要有人來解釋和介紹。

通過我們彼此間的交流與討論,我感覺紅樓的經典性是國際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先生是歐洲人,他對於中國舊社會形態,舊文化,大家族,富有階層那種鋪張,排場,各種階級矛盾和家族矛盾等等,似乎,也覺得有幾分熟悉。他的感觀就是:這是一個大有頹勢的家族,管理上出現問題,身居富裕權利的地位太久,所以整體逐漸衰落。這種衰落體現在經濟上的衰落,還有道德的敗落等等,他看了紅樓夢到第九章,發出的這種觀點。另外,他認為賈寶玉是管教不當的,被溺愛的孩子。我覺得我先生挺傳統的,他也是挺愛立規矩的,做事一板一眼的,和中國正統教育類同,歐洲很多人也是看看重體統的,例如家庭教育,尊老愛幼,人際關係,階層關係等等,都是明確清晰的。他較為愛好曆史,對曆史了解較深,涉及很廣。他對歐美曆史懂的很多,對中國曆史有一些認識,但是很多還需要我去深入介紹,畢竟書本的介紹是有限的,而且附有西方史學的觀念論點。基本的情節他還是很容易懂的,因為這部電影是以現代影視創作的手法演繹古典文學。而原著本身半文半白,已經接近白話小說,所以可讀性還是較強的。

電影和原著還是存在距離的。看書可以作為一種啟蒙,然後再看小說。小說也有比較好的英文譯本。向各位的外國朋友推薦英國劍橋大學的翻譯家David Hawkes老先生的譯本,他用了十年時間翻譯了前八十回。後四十回的高鶚續書是他女婿John Minford先生翻譯的。此套書由企鵝出版社出版,一共是五冊,一百二十回。每一部的封麵是雍正十二妃裏麵的繪畫,書的標題,石頭記,英文也就是“Story of the Stone"。譯者是一位來自英國的漢學家,多年居住中國,長期翻譯詩詞,哲學典籍著作,以及古典小說。我覺得他的翻譯很到位,文學很有造詣。因為他的讀者都是外國人,在譯文中確實有一些文化概念上的轉化,翻譯出來很像英國舊事文學,十八九世紀那些描寫舊時家族的小說。他的語言是很典雅的英文,文學性很強,語言經典,修辭豐富,靈活精準,生動富有感情色彩。雖然有很多內容,例如文字遊戲,例如文字的藝術性表達,詩詞歌賦,對聯,謎語,以及很多哲學宗教詞匯,人名,地名等等,因為語言與文化差異還是在譯文過程中丟失了。而且有些詞匯句子翻譯這些東西難免十分瑣碎,即使是英文功底深厚的西方人也無法行雲流水的表達它的形與意,因為有的內涵隻有漢語才能夠體現那種語言營造的音,形,意,和諧構成的精神內容。古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詩中有畫,注重意境的營造。而從一個讀故事情節的角度來說,總體英譯大的傳達意思還是不錯的。

無論如何,經典文學卻時存在文化跨躍性,體現的是一種共通性的人類社會關注,生命的意義,以及人生哲理性。不同的文明,形態不同賴以生存的方式有些,社會構架,經濟政治體製有別,但是有關生命本源的內涵還是相通的。而譯本要做的就是一種盡量消減這種語言文字所帶來的距離空間,讓不同的人能夠理解,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