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差的孩子一定得管教
文章來源: 陳晚2009-12-23 18:17:23

我不久前寫的“美國教師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文,昨日再次激起了網絡讀者的熱烈討論(見下)。從留言評語中,我看得出很多家長讚同我“玉不琢,不成器”的觀點,但也有一些家長持反對意見。對同一事件,大家看法不同,這太正常了。

孩子不僅是祖國的未來,更是家長們一生的牽掛。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這些做家長們,怎麽思考都不算過份。

記得我少年時,母親常和我嘮叨我不懂事的堂弟。小叔當年下放到農村後,他娶了鄉下的嬸嬸。在那並不富裕的年代,貧窮的嬸嬸對她的寶貝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令人遺憾的是,嬸嬸對堂弟的惡習卻不管不問,並任其率性發展。

母親常常為堂弟擔憂,更為嬸嬸惋惜。這個鄉下媽媽,怎麽就不知道糾正孩子的惡習呢?十幾年後,母親的擔憂終於變成了現實。青年時期的堂弟成了社會的混混。酗酒賭博打老婆,不求上進混日子,這就是成年後的堂弟。嬸嬸後悔莫及,但已無挽救之機。

我堂弟的故事已成昨日的煙雲,今天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分數主宰一切,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似乎成了全民討論的話題。於是,網上網下到處都可以看到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在一起竊竊私語。大家在熱火朝天地談論著,孩子該上哪個補習班,孩子成績差該怎麽辦?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比爾蓋茨是教出來的”的書。書中有一個數據,引起了我的注意:現今的孩子比25年前的孩子,“自我管理力”下降六成。這個數據警醒家長們,現在的孩子們比不上我們當年了。你想讓他們像我們當年那樣自覺上進,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為了培養孩子們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必須要行使我們應盡的管教權利。

根據我的觀察,祖國大陸的某些成功人士,動不動就把孩子推給貴族學校,家教,或者是親屬,自己卻做起了甩手大掌櫃。這樣做是否可取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代價就是時間上對孩子的虧欠,這是毫無疑問的。更有甚者,少數為人父母者,為了自己的吃喝玩樂,不惜把孩子丟在一邊,任自己胡作非為。比如我剛剛看到的電視劇“蝸居”裏,那個宋思明為了和海藻鬼混,居然把孩子的生日都忘了。這樣的男人,愧為人父。

孩子的教育和我們大人的所謂成功相比,二者誰輕誰重?估計這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我個人的看法是,孩子的教育比我的所謂事業重要,於是我才會選擇回歸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管。頂起半邊天的成功女性們可能認為,事業比孩子重要,於是她們才會把孩子塞給家教或者貴族學校。不同人選擇不同的路,各取所需,利弊難衡,很難有準確定論。

我一直認為,如果孩子成績不佳,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非要下大氣力不可。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肯定不行,除非老師隻教你孩子一人。把孩子完全交給親屬,也不可取,除非家長忙得像國家主席似的,親屬可以完全代替你。

常常有讀者問我,中美子女教育到底有什麽不同?這個問題其實很大,任何人都難以一言以蔽之,我們隻能從冰山一角中試圖窺視全貌。

我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工作期間,曾經和一位二十出頭的美國女孩有過交談。那時,我的孩子們都是絕對服從我的小學生,我尚未遇到子女反叛的任何舉動。盡管如此,這位美國女孩卻給了我防微杜漸的忠告。她說,她上中學時,她媽媽對她管教甚嚴,她們母女經常發生激烈的口頭大戰。

聽到這,我不禁疑惑地問她,那你到底聽不聽你媽媽的話呀?美國女孩很坦率,她接著說,“盡管我和我媽媽經常大喊大叫,但她的話,我實際上是聽的。而且,我媽媽反反複複跟我說同樣的東西,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其實是服從她的”。說到這,美國女孩特意囑咐我,“等你的孩子長大到反叛期時,你一定不要放棄,堅持嘮叨,堅持說教,孩子總有忽然開竅那一刻”。

俗話說,知此知彼,才有可能獲勝。每當我和反叛期的孩子有衝突時,每當我想放手不管時,我想到的不是毛主席語錄,而是這位美國女孩給我的忠告。堅持和孩子講道理,假如他聽不進去,我就像美國女孩的媽媽一樣,一遍一遍地嘮叨,直到孩子豁然開朗為止。想想看,除了孩子的親生父母,誰會這樣苦口婆心呢?所以,隻要條件允許,管教孩子的任務,應該由孩子的家長親自完成。

我這樣做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孩子管教成一個小綿羊。實際上,在他們反叛的那一刻,瞧那架勢,他們厲害得都像隻小狼了。假如我們再不幹預,到頭來,做綿羊的正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等到小狼長大想“吃”我們時,我們除了做綿羊,別無它路。

我上麵說的這些,不是危言聳聽,確有生活實例為證。除了我堂弟,近年來,我接觸過一些反叛期的孩子。在我看來,這些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幾乎就是狼與羊的關係了。美國有一個華人家庭,因為父母忙著奔命,忽視了少年時期的孩子。這孩子高中畢業時,根本就不想考大學。後來,這孩子把父母的苦口婆心當做耳邊風,幹脆離家出走,以至於他的行蹤都成了難解的秘密。今年回國,我也聽到了類似的故事。國內一位成功女性的高中畢業兒子,玩兒的也是拒絕高考,最後的把戲也是離家出走。我們做父母的,任務艱巨之處就在這裏。阻止孩子變成不服管教的小狼,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兒。隻有愛是不夠的,極大的信心和耐心缺一不可。

不容置疑,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關於孩子教育,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假如你的孩子特別省心,成績特別優秀,根本不需你插手,那你絕對值得我們羨慕與恭喜。如果你的孩子尚不如意,那你也不必過度緊張。因為特別優秀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估計大部分的孩子都和咱家的孩子差不多,管管就能提高,鬆鬆就要退步。我們做家長的,就像是孩子的儲備發動機。在他/她有鬆懈情緒時,我們要及時幫他/她來重新啟動。

除了關注孩子的性格培養,到底該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在最近讀到的一本書裏,看到了部分答案。日本作家三浦展在“階層是會遺傳的”這本書裏,他明確提到,成績好的孩子,是在下列的條件下產生的:

1。父親收入較高。

2。父母祖父的學曆較高

3。母親喜歡做菜

4。父親周末休息。

上麵這幾條,充分說明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隻有在收入高的家庭,孩子才有條件參加提高智力的補習班。母親喜歡做菜,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我不認為會做紅燒魚的母親,她的孩子能進北大,隻會做豬肉燉粉條的母親,她的孩子考不上大學。我的看法是,不愛做飯的母親,估計也不愛管孩子,這才是問題的實質。父親周末休息,才有可能與子女相處,才能隨時掌握孩子們的弱點和進步。

總而言之,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成績需要提高的孩子,是要管的。最好的管理者,就是給予孩子生命的父母。為了孩子,家長們恐怕得舍棄一些個人的娛樂時間。假如在孩子年幼時,大人為了圖省事,對孩子實行大撒把政策,或許我堂弟的悲劇還會上演,或許離家出走的孩子還會前赴後繼。

最後說說我們最近管教孩子的一些經曆。上個月,孩子的化學成績很令我們焦慮。經過一個月的管教之後,孩子的成績確有進步。在欣喜的同時,我們依然不敢放鬆警惕。為什麽呢?因為這孩子目前還沒有完全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還需我們的提醒和管教。等到她真正可以自我管理時,我們方可大撒手。

這真是一日為母(父),終身為仆呀。這幾天,我們這裏下大雪,學校三天關門放假。為了管我的小崽子們,我連看完“蝸居”的時間都沒有啊。

本文主要觀點:

孩子成績不好,除了智力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心智方麵有缺陷的第一表現。比如,不愛上學,不按時交作業,這都不是什麽好行為。如果不給予關注,後果並不樂觀。

附注:在我的“美國老師如何管教孩子”一文中,部分網友的回複如下。一位中學老師的留言,觸目驚心。

園緣:“說得好!是啊,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我們國家的父母們有幾個盡到老師的職責了?記得80年代曾聽中央台《午間半小時》說,中國的父母80%不稱職不合格!現在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恐怕不稱職的父母更多了!很多人是無心但更多的是無力呀,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

breaker:有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要求獲得自由,以便按照自己的主張生活,這些孩子的家長也許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經驗:那就是,不能對你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夢想設定時限。而且你也無法預見到,當孩子用一種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實現了這個夢想時,你會有多麽欣慰。  采自《財富》雜誌一文

老丫:孩子教育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配合,另外方法也得根據環境而定。中美教育有很大差異,第一,現在多數家長過份寵孩子;第二,多數家長把教育全丟給學校教師責任自己就什麽都不管(特別常出差的);第三,學校班額太大,特別現在,初中基本是七八十人一個班,教師稍放鬆點全班就如果集市一樣。唉..

葉子 :教育孩子不隻是學校的事情,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現在有很多家長把孩子交到學校就沒事啦,學校做嚴了家長不高興,不管吧又說學校不負責,如今有錢人拿錢擺平孩子的一切,,不要忘了,錢買不來孩子的本事。  

中學教師:我是一位中教師,在我接觸的眾多家長的印象裏,中國很多的家長,幾乎占90%,都是沒有原則的,亂來,而且特別不重視小孩的教育,把一切推給學校.也不配合學校的教育.

12/22/09  2:1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