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史鐵生
文章來源: 大坐家2010-12-31 17:42:30
2010年最後一天的淩晨,一位值得我敬佩的中國作家的大腦永遠停止了思考,終結了創造。
 
毫無疑問,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更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優秀作家,需要有人蘸著心血,筆走龍蛇,用古老的方塊字去鐫刻出整個民族的喜怒哀樂,精神靈魂。史鐵生就是這樣一位作家。
 
我第一次聽到史鐵生的名字,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時,各大學的學生都沉浸在指點江山的激情中。老朋友方兢送給我一本他主編的刊物《希望》第一期,其中一篇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深深吸引了我,作者是史鐵生。其實不光是我,所有看過的人都被作者的獨特視角、精彩對話和老辣文筆撼動了。當我知道史鐵生是清華附中初六七的,曾在延川插隊,因病癱瘓了之後,倍覺親切,尤為敬佩。馬上在腦子裏排出孫臏、司馬遷、保爾、高士其等一串人。從此更加關注他的創作,並成為他的粉絲。

史鐵生大概疾病纏身,所以有著超出常人的生活感受和深層思索,但是又絕無病態臆想幽靈。在他的作品中,不僅看不到扭曲、陰暗,相反,處處顯示了比一般正常人更為健康活潑的心理。如果不是一個內心堅強的人,能有這種境界嗎?
 
史鐵生的作品深刻睿智,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尖作家。我不想過多評論,也沒有資格評論。也許世界對他的真正理解還需要時日,也許現在和將來的人們永遠不能完全讀懂他的作品。但是要說選舉當今中國真正用心、用命、用人格來傾訴經過認真獨立深入思考結果的作家,史鐵生肯定高票上榜。這就是我為什麽難過,為什麽要默哀敬悼,為什麽要再讀幾遍史鐵生文集的原因。

史鐵生遽然撒手人寰,對他也許是一種解脫。然而我的心陣陣抽搐。不是為了同時代人,不是為了知青,是 為了我,為了中國文化無法彌補的損失。
 
我的心真的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