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寬容的基礎
文章來源: 不試故藝2016-12-25 08:10:06


                         【文化自信是寬容的基礎】
     一個哥們兒在網上抱怨說:現在不敢往國內發聖誕快樂了。我說:沒那麽嚴重吧,要不我們一起在網上討論一下這個議題吧。另一個朋友說:這是文化議題,咱一個商人談文化,豈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兒嘛。他在電話裏啐了我一句。但是我這人還就喜歡湊熱鬧,大概是年紀大了的緣故。最近網上最多的貼子莫過於與聖誕節有關的了。各種聲音都有,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都應當獲得尊重。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上下五千年而不中斷,我覺得首先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占領了世界文化的一個高地,其他文化很難攻下來。然後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莊子說:君子不為苛察,說的是人的風度與胸襟。寬容才能接納,隻有不斷的吐故納新,才能發展和進步,文化亦然。再就是我們有著龐大的載體,即使是我們在海外的華人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也都在自覺的保存和光大中華文化。
    文化的萌芽來自於自由的衝動,文化的形成得益於文化的寬容。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指的文化的多元。古人雲:滄海不遺點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棄拳石始能成其高。春秋百家爭鳴,才出了那麽多的大家。大唐之所以有盛世,也是文化兼收並蓄的結果。唐太宗李世民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講的也是開放的心態。為什麽他能如此豁達,因為他自信。
    如果說麥當勞,肯德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的侵略。那遍布全美各個鄉鎮的中國餐館應該是我們的反侵略了?還有那麽多的孔子學院。寬容的基礎是自信。如果對自己文化缺乏自信的民族,那麽當然無法對外來文化采取寬容的態度。其實文化的融合就像生物的變異一樣,雜交稻好像產量更高一些。現代中國的國父不也是一個學習西醫的大夫,一個美籍華人嗎,我想每年聖誕節他也會對家人和朋友說聖誕快樂吧,這並不妨礙他的愛國愛中華文化的赤子之心,他帶領我們的先輩推翻帝製,建立共和,現如今兒他的畫像還懸掛在廣場上,我想沒有哪個人想把他老人家摘下來吧,盡管他是個美籍華人。
     每個在海外的華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在傳播中華文化,我的客戶不論是猶太人還是穆斯林,都必須學會幾句中文,當然我也常常炫耀祖國的當代建設成就,例如高鐵和橋梁。美國人也沒有排斥。在紐約,各個族裔都和睦相處,紐約市議會還通過了春節華裔和韓裔可以不上班(學)。每當春節,帝國大廈就會亮起華人喜愛的紅色燈光。這就是自信,文化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的文化包容。寬容一些吧,朋友們。何況聖誕節在中國不過是商業的鼇頭而已,並沒有文化的實質,有幾個中國人在互相祝聖誕快樂之後,去深究基督教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麽呢?就像我公司的那個美國人左胳膊上的中文刺青:忍。他懂嗎?不過是噱頭而已。
    我第一次接觸孔子的論語還是批林批孔,想起來真有點諷刺。讓我記住的第一句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每個人都有選擇其的自由和權利。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當然我也期待紐約市長白思豪在明年春節時會用中文對我們說:春節快樂!


Dec/24/2016.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