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宋楚瑜的家鄉,被人遺忘的湘潭老縣城
文章來源: MichaelC2009-09-16 08:45:22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湖南湘潭縣城度過的,那是
1970年到1977年,我8歲到15歲之間。正好是童年之後,開始懂事、記事的年頭。我在古老的湘潭縣城裏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那裏有很多我當年的老師、同學和朋友。湘江邊遊泳、木排上玩水,池塘裏釣魚、抓腳魚(王八),桑樹下吃桑子、采桑葉養蠶,鐵道旁玩耍,老城廟裏捉迷藏,那是一個多麽無憂無慮的年代。

湘潭縣城靠江而立應該有上千年的曆史。清朝時,在湘潭老城附近的湘江上,曾國藩的弟弟率領的湘軍第一次打敗了太平國的軍隊,成為近代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機。湘潭縣是毛澤東、彭德懷、齊白石、宋楚瑜等近代名人的家鄉。在這座老縣城裏,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從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城的近代變遷,我們可以窺視到中國國情的一角。

從清朝的湘潭城圖可以看出,當時這裏是個很小的城市。方圓可能幾裏路而已。估計人口不過一兩萬。古時湘潭城建有城牆、城門、城樓。聽說城牆在民國時就被毀了。我小時還能看到很多處城牆的地基。地基成了一條環城的路,不過路麵比四周高很多。

老縣城原來隻有一條主要的街道,叫 “城正街。”文革時期和後期,城正街被改名“紅衛街。”八十年代又改回“城正街。”對我來說,“紅衛街”更熟、更親切。我就是在“紅衛街”長大的。這組照片都是2005年在這條街上拍的。

縣政府就設在原來的縣衙門裏。這裏是華國鋒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看不出原來衙門的樣子。但衙門口上掛著一個“人民之光”的牌子,那字體很美,印象很深。記得是“解放”初當地的人民送給新政府的。縣圖書館也設在縣政府大院裏。圖書館收集著很多老書。

城裏有兩座廟,但我記得的隻有一座,原來是“關公廟”或“城中廟。”但我在的七十年代廟早已被關掉。八十年代後廟被恢複。現在路過,可以看到關公的雕像。廟的後麵是湘潭師範學院(後改名、擴充成湘潭師範大學)。

我讀的小學、初中原來就是這所師範學校的附小,不知什麽時候獨立出來,改名“曙光學校。”宋楚瑜第一次回大陸時,到湘潭老家探親,就訪問過這個學校。他離開大陸去台灣之前,四八或四九年時在這個學校讀過小學一個學期。這樣說來,他是我的老師兄了。當時學校出奇地在縣圖書館找到他當時的成績單送給他,讓他甚覺驚喜。

說起宋楚瑜,不得不提一個故事。我曾對一位來自台灣的朋友說,我是宋楚瑜的校友。這位“深藍”的朋友立即表示不滿,宋楚瑜?沒有他,陳水扁就不可能做總統。讓我灰頭灰腦。

縣城外的北邊有一條鐵路和鐵路橋。那是我和我的少年朋友們經常去玩的一個地方。我們把鐵釘扳彎,一頭放在鐵軌的夾縫裏。火車過來就把另一頭壓扁了。我們拾起來,就成了我們自己做成的小刀。

城南外以前是沿江而建的碼頭。以前,碼頭是交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當地的經濟要脈。湘潭的碼頭有數字編號,但不叫碼頭,而交“總。”離城最近的叫8總,最遠的叫18總。這種稱法也許隻有湘潭有。

五六十年代,湘潭市成立後,城市在老城外急劇地朝南及河東擴充。市政府及相關機構都建在了城外,約14總的地方,老城裏就成了湘潭縣政府的所在地,但兩者是連成一片的城市。現在看來,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整個湘潭城市所占麵積擴充了50100倍,人口也增加了幾十倍。可以想象,在擴充的範圍裏有多少原來是農田或樹林。大自然被破壞的局麵在湘潭也充分體現出來。

九十年代,湘潭縣和湘潭市“分家,”縣政府及相關機構均一次性地搬到了原來湘潭縣的一個鎮,易俗河。聽說那裏建了一個全新的縣城。老湘潭縣城就成了湘潭市的一個小區。

如今湘潭市已有很多高樓,新建的大馬路很寬,高速公路好幾條,湘江大橋也新加了兩座。市區裏,麥當勞、肯德基都有。大學也有好幾個。但老湘潭城區很難改建。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裏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時間好像被疑固在七十、八十年代。

這裏收集的是我2005年回湘潭老縣城照的一組相片(1-3張是湘潭市)。雖然沒有奇特的風光、美麗的景色,這些相片對我卻有特殊的意義。

(0)湘潭古城城內平麵圖(拍自齊白石紀念館)


(1)湘潭市中心的雨湖公園。城市中難得的一片綠洲。小時經常在這劃船。公園裏有一座假山,我們喜歡在裏麵捉迷藏。雨湖和湘江相同,可用來防洪。來休斯敦後,遇到一位曾在湘潭老城裏住過的朋友。他說他在休斯敦曾遇到過一位湖南老人,她說雨湖原來是她家的花園。湘潭出名的龍牌醬油也是她家的。可惜聽說她已去世,否則一定要去采訪她,聽聽她講很多老湘潭的故事。


(2)雨湖路上的法國梧桐樹。這是從湘潭市區去湘潭縣老城的主要街道。這也是我們小時候,從“城裏”走路到市軍分區看電影的必經之路。那時看得最多的電影是“小兵張哢”


(3)湘潭市圖書館老地址。


(4)從老縣城南門口進來,這就是城正街。街麵曾是石板路,如今已是水泥路,但街道很窄。齊白石就在這裏做過木匠。聽說,毛澤東也曾在這條街上留下足跡。


(5)街邊一景。的確有些荒涼。


(6)在城正街的中段是這所曙光學校。我曾在電視上看到宋楚瑜訪問曙光學校的情景。鐵門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字是繪畫老師周聲燦老師寫的。周老師因為在民國時在國民黨的軍隊裏做過官,那時經常被拿來在台上批鬥。他能寫一手好字、畫一幅好畫。聽說他已於前幾年去世。去世前他被平反。


(7)學校的操場。我們的體育老師是成(湘潭話讀“常”)老師。記得他的個子很高大。


(8)當時周聲燦老師的家就在左邊那棟平房裏的一間房。那座平房當時是個倉庫。我家就在隔壁大院,右邊的那棟。那時兩個院子之間的牆很低,我經常翻牆而過,在周聲燦老師家看他寫字、做畫。他家門前有一顆黃色的臘梅樹。黃色的臘梅很少見。武裝部和學校之間曾發生過地產糾紛。在我看來,當年武裝部憑權利占了學校的一棟1949年前的老樓和一片地。武裝部把老樓拆了,建了一棟辦公樓。在老樓的廢墟裏,我還拾到過一塊蔣光頭的大洋。


(9)這就是我上過課的老教學樓。一樓右邊的那間就是我的教室(新7班)。我的班主任是傅薄仙老師(語文)。去年回湘潭時,我還曾和幾位同學去看望她老人家。她應該已有九十多歲了。祝願她的身體繼續如此健康。那棟教學樓如今已是行政樓。在一樓的校長辦公室我遇到了年輕漂亮的校長。她還問起當年武裝部占領學校用地的過程。如今武裝部已被解散,房地產被賣掉。她希望能把本屬於學校的那部分要回來。我告訴她,如有我們能幫忙的地方,一定幫忙。


(10)這是新教學大樓。很氣派。據校長說,學校一直辦得很好。但自從縣政府搬走之後,城裏人口降低,學校的生源已大大下降。校長還介紹了接待宋楚瑜的情形。那次幾乎是全城歡迎。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學校在湘潭縣圖書館找到了宋在這裏上學時的成績單。給宋一個驚喜。宋後來還給母校捐了款。讓我吃驚的是,女校長從湘潭長大,卻講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年輕人就是不一樣。


(11)左邊的這片小花園曾是一個魚塘。我就在這個魚塘裏抓過魚。離魚塘不遠處,曾有一片菜地。我們的課外活動之一就是給那片菜地澆水。左邊牆外就是湘潭師範。我讀書的時代中國正在搞教育改革,減少學年。所以小學隻上了五年。曙光學校在那時心血來潮,辦了幾年初中。我就是他們第一年初中的產品(初1班)。


(12)曙光學校的正對麵是一所很老的天主教堂。不知建在何年。屋頂原來應該是個紅色十字架?


(13)我住在縣城裏時,教堂被改成倉庫。我就在教堂裏的講台上玩過。左邊的教室曾是街道辦事處。這裏就發生過我在“偷情的結果”裏描寫過的一幕。


(14)“死裏複活”教堂宣傳黑板報


(15)街邊一景。這不是貧窮是什麽?


(16)從曙光學校出來朝北走就是原湘潭縣武裝部。我就在這個院子裏住了六、七年。


(17)走進大院就看到這幅傍我長大的宣傳畫。我家的窗口正對著這幅畫。畫裏除了工、農、兵以外不知另外兩位代表誰。


(24)從武裝部出來,我繼續在城正街上朝北走。讓我吃驚的是,在這條街上,我看到一位歐洲白人在輕鬆地走著,不像是旅遊者。後來聽說,湘潭師院有好幾位外教。我在國內時,從沒有聽說過這裏來過外國人。可見是一種進步,這種角落也有外國人定居。


(25)街邊一景。這座閣樓應該有些年份了。也許是城正街最老的建築之一吧。


(26)從這條小胡同朝東走就是湘江。我小時經常走過的一條路。那時夏天的湘江有幾個月水是很清的,水位也很低。江中停了很多木排。我和同伴們從木排走到江中心遊水玩。水的那種清藍我至今還能回憶起來。前幾年回去問我的一位在水文站工作的朋友,如今的湘江偶爾還會那麽清嗎?他說已經完全不可能。他的回答讓我很失望。


(27)泗洲淹巷。很獨特的名字。我的很多同學就住在這條巷子裏。


(28)危樓?這裏原來有家鉛電池廠。小時候,我經常看到廠裏的工人在爐子裏鎔白色的鉛。後來80年代工廠被遷往城外。而鉛電池廠的隔壁是家食品廠,生產的是醬油、臘八豆之類。現在想來,這兩家廠子實在不應靠得那麽近。


(29)街景。右邊的小平房曾住著一位瘋女人。


(30)城正街的“商業區”。我經常來這買豆腐、火焙唧魚。湘潭有名的龍牌醬油、燈芯糕就產在這。


(31)賣肉的攤子


(32)包子、饅頭攤子


(33)農家自產茶葉


(34)檳榔;湘潭特產。有很多故事和傳說。相當於如今的口香糖。檳榔上加了一種“辣子油,”會上癮。聽說現在長沙人也有喜歡的。與台灣的青果檳榔很不一樣,是幹的。傳說,明末清初,清兵圍剿明軍到湘潭,全城殺死很多人。為避免疾病傳染,當地人口含著檳榔度過難關。這個習慣就一直留傳至今。但依我看,嚼這種檳榔對口腔不利,嚼完的渣子亂吐,也不衛生。


(35)紅梅子(楊梅)。每看到這張相片,我都會流口水。


(36)桃?李?


(37)當年縣城裏唯一的照相館。在這裏留下過很多家人、同學、老師的影子。如今仍在運業。不知為啥,這家照相館當年用了我家的一張全家福放在櫃台上做樣品。我從學校放學回家的路上,有好幾次被頑皮的同學“劫持”到相館裏,被指著相片傻笑歡樂一通。


(38)這是湘潭縣城裏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原百花劇院門前已擺滿了攤販。聽說劇院已倒閉。記得有幾次,沒有票,混進去看過幾場。最有印象的是“沙家浜”,“紅燈記”等革命樣板戲。後改成電影院,還是不能經營下去。


(39)在十字路口朝東去,就是沿江路。那邊就是湘江。朝西去,就是原湘潭縣政府。


(40)路口朝北去是我的中學。相片的右邊曾是家我常光顧的雜貨店。左邊有家簡陋的餐館。那裏有我記憶裏世界上最好的蔥油餅(已記不起來湘潭話的名稱)。


(41)越往北走越荒涼。那“住宿”招牌是指湘潭縣招待所。我的同學的媽媽曾是招待所所長。聽說早已關門。


(42)被遺忘的角落?可能是家蜂窩煤加工廠。 無論哪裏都可以是兒童的樂園。左邊的小孩穿著開襠褲。我們小時都穿過。和尿布相比,開襠褲對環境比較好。


(43)鱔魚攤子。小時候還親自殺過鱔魚。如今的做工還沒有改進。


(44)活鱔魚


(45)偶爾也有這種“洋樓”突然出現在雜亂的鄰居裏


(46)再次證明被遺忘的角落?


(47)湘潭市第八中學校園。當時已改名為湘潭第四職業學校。但前幾年聽說,已經關門。地產已被賣給發展商。很快就會成居民區了。嗨,我的母校已沒了。中國人口因計劃生育有一個斷層,對教育等影響很大。


(48)這棟教學樓就是我當年高一用過的(高十三班)。那一樓的窗戶裏留下了我和很多同學的記憶。那時,我們還是十四、五、六歲的娃娃。不過也有早熟的,其中故事還不少。


(49)高二時用的“新”教學樓。前麵是操坪。記得就在這個操坪上,學校舉行過毛主席逝世追悼大會等活動。我也是在這裏學習開手扶拖拉機的,那是中學的必修課之一。那時還有學農和學工課。學校有自己的農場和工廠,供我們“學習”用。農場離學校很遠,走路要一個多鍾頭。那時還沒有車。年紀稍大的個別同學已開始用自行車。聽說,當年我們從荒地開發出來的農場現在已是勞改農場了。


(50)如今仍有人在用“藕煤”,北方叫“蜂窩煤”。小時候,每家都自己做藕煤。那可是個苦差事,又髒又累。先把煤和黃泥按比例混好。黃泥太少,煤不耐燒,泥太多,燒不著。加水後搗成泥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幹。然後用磨具把煤壓成一塊塊蜂窩,擺在院子裏,曬幹後存起來。每隔幾個月就得做一次,比買煤廠加工作好的便宜。現在可能還自己做藕煤的不多了。從這張圖片來看,那些藕煤體形都很標準,應該是機械加工作成的。也許推車著是送藕煤外賣的。燒煤對環境極不好。現在,湘潭市區大部分家庭應已用上了煤氣。

我十六歲離開湘潭去武漢,就這樣越走越遠,但總也忘不了那“城裏”的一切。希望仍住在城裏的朋友們健康、快樂。也希望已遠離這裏的朋友回去看看。

下次回老家,計劃去生我的地方,我的外婆家,湖南/江西邊界山區,酃縣(現炎陵縣)。記錄那裏更樸實的生活,找回童年時的一些回憶。

編後:(1)中國還有老城牆的古城不多。看過北京、西安的老城牆以後,我有時會夢想,假如有人投資把湘潭老城樓、城牆重修起來,留下那幾條“古路,”開著“古店”,做些表演,整個城裏就可以開發成一個湘江邊上的文化旅遊區了。不知國內如今有沒有重新恢複古城牆的先例。(2)更正:老鄉來QQH說,湘潭師專改名後叫湘潭科技大學(不是湘潭師範大學)。


向大家推薦謝尤勤的攝影大作。所有盈餘都將用來成立“謝尤勤獎學金”支持家鄉教育事業。

Photo Book by Eugene Xie

從一個化學博士到攝影發燒友,熱愛大自然、探索藝術的心路曆程
大峽穀、夢娜湖、猶他州、白沙公園,和作家一起漫遊在壯麗的美國大西部

《行走於西部》郵購網址: http://www.directron.com/xie.html

《行走於西部》的第一印象
《行走於西部》宣傳海報
回憶尤勤的八個感人故事
“謝尤勤獎學金”宣布成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偷情的結果
  • 懷念我的中學語文老師-歐陽卻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