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幾句中國文化的興衰榮辱
文章來源: 玄野2014-03-11 04:52:22


聊幾句中國文化的興衰榮辱


玄野


近來,論壇中有一些十分強烈的聲音否定中國傳統文化,這與曆來的文化自虐一脈相通,了無新意。文化不隻是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不隻是為自己民族謀福利的文化,而是人類精神的一部分。如果人不再拘泥於自己民族的榮辱,便不再會有這樣的自侮自毀了。下麵簡單討論一下。


月有陰晴圓缺,人類社會也是這樣的模式,自然規律而已。曆史上這麽多輝煌的文明,沒有任何一個是永遠強盛不衰的。羅馬帝國曾經不可一世,然而其貪婪腐敗和凶殘無度是被現代西方曆史學家深惡痛絕的,至於西歐文明在近代初期所造成的美洲文明的消失,更被曆史學界視作曆史上無以倫比的人類罪行。曆史細節不勝枚舉,從大局看更容易,曆史上的諸文明中,隻有中華文明是五千年一貫的,這比任何東西都有說服力。當然了,青藏高原是屏障,但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通道並不是這個部位,而是從外興安嶺向西一直貫穿到匈牙利的廣袤草原。中國受匈奴,鮮卑,突厥,以及蒙古和滿清的衝擊,並不比邁錫尼人受多利安人的衝擊,以及羅馬人受日耳曼人的衝擊,來得更輕鬆,而結局卻完全不同。中國收服了匈奴鮮卑以及突厥,最終被蒙古和滿清攻破,其間是契丹和金與宋的對峙。而邁錫尼人和羅馬人卻是一擊即潰,邁錫尼人久遠無可考,羅馬人當年的腐敗墮落實際上是人類的恥辱。我們不再吹噓什麽對蒙古的同化能力,單就文化對比而言,任何懂曆史的人都不可能否定中國文化。


蒙古征服時期,成吉思汗請教於邱處機,長春子八十高齡跋涉兩萬裏到中亞戰場傳道,勸誡成吉思汗慎殺。元世祖采納耶律楚材的建議,在中原重收服而少殺戮。這導致元朝初期比清朝甫入關時要清明得多。清朝的皇太極和多爾袞下的清兵的確殘暴得很,其後的順治帝突然間皈依佛門,而康熙帝倡導仁政。物極必反,仁政發展到道光時期,掌握政權的八旗子弟養尊處優,提籠架鳥,毫無戰鬥力和進取心,於是有了戰場上的數次脆敗。這種曆史淵源細糾起來很複雜,我在以前也探討了許多,此處不贅述。


為什麽很多文化界人士往往熱衷於徹底否定中國文化,把自己的精神遺傳貶得一無是處?還是出在虛榮心上,還是一種認為自己的民族應該最偉大的心態,要求在與其他民族的對峙中必然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當年班超節度西域,十餘騎就可平叛,大家就覺得酣暢淋漓。到了清朝的揚州十日和民國時期的南京大屠殺,大家就覺得中國國民性無可救藥。班超擒賊擒王,當然是和平的功勳,而近代以來的屠戮當然昭示了普通國民的恥辱,而更嚴重的恥辱是滿清士兵與日本鬼子,那不屬於恥辱而是自絕於人類的罪行。新文化運動以來,陳獨秀和胡適等人批判傳統文化,但依然比較清醒,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子。到魯迅以後就全然是民族虛榮心在挫折之後的自暴自棄了。世界是人類的世界,不是某個民族的世界,文化與民族間的起伏興衰都是正常現象,也是人類整體所必須的代謝,沒有什麽可榮耀可喪氣的。如今這樣的民族虛榮心論到傳統文化的盛世就飄飄然,論到傳統文化的衰落就自貶到一無是處,無論自滿還是自棄,其本源都是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