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穌的道與耶穌的名之間
文章來源: 玄野2013-05-03 04:20:36

在耶穌的道與耶穌的名之間--耶穌言之二

玄野

曾經在序言中提到,耶穌是聖人中最激進的廢除教條者。客觀上也許是猶太人的教條太多太繁複,耶穌要首先拯救以色列民,那麽摧毀這些教條就成為首當其衝的事情。本文將集中在馬太福音的一章來探討耶穌如何闡明神的旨意,拔除那些從人的欲望而來的教條與妄解。不熟悉福音書的朋友,敬請參照文後的簡短引文。

因為門徒吃飯不洗手,耶穌遭到法利賽人的質問。耶穌直接回答說:"這就是你們借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當然,這裏說的"遺傳"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遺傳,而是指民族流傳下來的律法或者生活方式。耶穌要求人謙卑。大家到了教堂和信眾聚會或禱告時,麵對神與主的時候,很容易做到謙卑。而真正檢驗人是否謙卑卻並不在此時,在注定要上天堂的人麵對必然要下地獄的人的時候,是否做到了謙卑。的確有許多基督徒是人類的典範,但是我也見到其他的基督徒在非基督徒麵前呈現一副躊躇滿誌的樣子。耶穌說要愛人如己,那麽我們的基督徒愛主內的兄弟姊妹,也象愛自己那樣愛不信主的人嗎?有多少人確實按耶穌所強調的誡命行事了?現實令人難以樂觀。有些人信基督是為了那救恩,得了天堂的入場券就大功告成了,從內心發出的那份喜悅,與主外的人那份憂愁與煩惱形成鮮明的對比。歡樂著主救贖的光明臨到自己頭上,而黑暗中的人隻能在那裏哀哭切齒了。這豈不是因著天父的救恩,廢了人子所傳的誡命嗎?

當你在發達國家享受著舒適安逸,並且憧憬著天國的美妙,你對國內依然在操勞中奮爭在黑暗中摸索的同胞是什麽感情?當那邊發生了這樣那樣的天災人禍,你如何看待?你是否會認為那片土地不信主就要遭受詛咒?你是否會因為自己脫離了那擾攘的國度而進入光明世界,從而慶幸自己當初出國的英明決斷?那邊的汙染,那邊的不公,你以什麽樣的心態看待?實話說,因信基督而導致任何優越感,都是對耶穌的侮辱,都損毀著神的榮耀。

人們因為信了基督而輕視孔子老子,是因為真實領會了神的旨意呢,還是因為內心的虛榮和血氣的驅使呢?你是否應該誠心禱告,檢視自身,考察一下這種輕浮見解的來源呢?耶穌說:"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在文化層麵上,儒道是我們的父母,即使如某些人所妄言的儒道不過人生道理而已,我們也必須懷著敬仰之心看待自己的文化。這並非什麽民族自豪感的狹隘,而是神交給中國人的保存與發展這一文化的神聖責任。如果人們從基督教那裏認識了神,就反過來對著自己的文化父母說:"我當供奉給你的,已經供獻給神了。"於是,大家就可以不孝敬這父母了,豈非是宣稱著基督的得勝的聖名,行著當年陷害與治死耶穌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勾當嗎?人生機緣不同,不能要求所有炎黃子孫都熟知儒道文化,但是心存敬仰是最起碼的本分。

很多基督徒小視孔子老子,是真心領悟到了耶穌所傳的真理,並透徹覺察出了孔子老子的局限呢,還是因為信了基督就要否定其他聖人呢?神是唯一的,但神的表達卻不是唯一的,希伯來語的表達和希臘文的書寫是同等有效的,中文的表達也是同等有效的。重要的是聖言所傳述的道與神的本質,而不是語言符號本身。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一回事,耶穌轉述神的話語是另一回事。耶穌轉述神的話語,與孔子老子等其他聖人轉述天道本質並無矛盾。本人才疏學淺,我所體味到的是,孔子老子與耶穌相通甚至一致,許許多多的話都可以互相印證甚至對譯。人們以耶穌為主,當遇到耶穌所傳的道時,因為沒有冠以耶穌的名號,就不認祂,這是何等的荒謬呢?你信的是耶穌的道呢,還是耶穌的名?你要的是指導人生命的真理呢,還是天國中互相寒暄時的名片?

許多人因為信了基督,從而蔑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中國的聖人孔子老子等極盡揶揄挖苦之能事,以為這樣就壓製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弘揚了耶穌基督的福音。實際上,這樣做所損毀的正是耶穌的靈魂。且不論耶穌與孔子老子等聖人的一致共通,單從耶穌所傳的福音考慮,這樣的做法就已經借著耶穌的名毀了耶穌的道。

對於耶穌這樣一位超越民族的聖人,我一直希望人們聆聽他的教誨,而不是隻享用他所帶來的救恩。如何去學習,如何效法夫子的言行?耶穌傳播福音的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他消除了人們因為血統和飲食習慣而產生的分別心。不能對著他的血統而敬拜,因為這恰恰是耶穌用自己的血為世人所清除的罪惡。如果繼續宣揚第一選民的概念,強調那個民族基因在神學上的特殊地位,強調那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對人靈魂聖潔的決定作用,是榮耀了耶穌嗎?顯然相反,是在損毀耶穌。耶穌所主張的就是廢掉那因為生活習慣和種族基因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衝突。靈魂的聖潔既不是由血統遺傳下來的,也不是由對食物的特殊處理方式承載的,人隻能在靈魂中尋找聖潔。

眾所周知,耶穌時代猶太教的律法繁複龐雜,對人的行為是否潔淨有嚴格的規矩,在飲食方麵尤其如此,如恐某些食品玷汙了神賜予的聖潔。針對此,耶穌一語點穿:"入口的不能汙穢人,出口的乃能汙穢人。"後來聖保羅在傳播福音時,深入貫徹了耶穌的理念,剖析了人是因信稱義,而不是因為自身肉體的清潔和飲食的清潔而稱義。

耶穌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這話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耶穌並不認為當時的那些關於飲食和洗手等律法來自神,而是來自人的出於各種欲望來由的東西,而且這些律法必須從宗教中根除。

猶太人以自己的血統與宗教信仰而驕傲,蔑視那個地區的弱小民族。耶穌反對這種偏見,這在他成全迦南婦人的故事中表現的十分充分。耶穌對迦南婦人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由這句話可見當時猶太人對迦南人的輕藐。其實耶穌這話一出口就表明要成全那人了,他顯然知道,為了子女的生命,父母從來都是不知道麵子和社會虛榮為何物的。直接稱迦南人為狗,是當時普遍存在的心態。基督教內部一般將耶穌的這句話解釋為考驗那位迦南婦人的信心。以個人理解,我更重視另一個側麵的意義,就是人際間民族間的平等關係,在神的那裏,血統不構成區別。這是當代世界文明的共識,也是人類需要堅守的價值底線。

當時那個地區,不單迦南人遭到鄙視,同樣是希伯萊後裔的撒馬利亞人也不被尊重。關於撒馬利亞人有一個著名的典故,一般稱為"好撒馬利亞人"。耶穌在這個典故中列舉了祭司,利未人和撒馬利亞人,在別人的危難之機,隻有撒馬利亞人出手行善。其中的意思也十分明白,就是人是否聖潔是否合神心意不是由血統遺傳下來的,也不是由你日常所行的服侍神的行為決定的,而是你是否行了合神心意的事情,是否有好的行為。

此文為<聖道三百言>之一章,全書在以下網址陸續發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4445/?catid=95628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附:馬太福音相關章節

Mat 15:1 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

Mat 15:2 你的門徒為甚麽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

Mat 15:3 耶穌回答說、你們為甚麽因著你們的遺傳、犯 神的誡命呢。

Mat 15:4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Mat 15:5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

Mat 15: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借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

Mat 15:7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Mat 15:8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Mat 15:9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Mat 15:10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Mat 15:11 入口的不能汙穢人、出口的乃能汙穢人。

Mat 15:12 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麽。

Mat 15:13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

Mat 15:14 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裏。

Mat 15:15 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

Mat 15:16 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麽.

Mat 15:17 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裏、又落在茅廁裏麽。

Mat 15:18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才汙穢人。

Mat 15:19 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奸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Mat 15:20 這都是汙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汙穢人。

Mat 15:21 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Mat 15:2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Mat 15:23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Mat 15: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

Mat 15: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阿、幫助我。

Mat 15: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Mat 15:27 婦人說、主阿、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Mat 15: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