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族群藩籬--<聖道三百言>序(三)
文章來源: 玄野2013-04-11 05:08:10
信仰與族群藩籬--<聖道三百言>序(三)
玄野
因為族群差異而刻意排斥聖道,必然是未理解聖人的無我精義。而因為聖人的俗世出身和悟道所用語言文化背景而對那個文化背景鼎禮膜拜,不理會聖人辛苦所為正是破除那個迷信與教條,同樣是誤入歧途。
如前文所及,耶穌是無我的,用耶穌的話說,就是"舍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耶穌將這無我境界直接要求到跟從他的人了。這天人之間的距離,如何一步跨越呢?耶穌強調了一個字"信"。要人舍己,這是棒喝之言,當然是耶穌要救人入天堂的思路,但不經過任何階梯的過度,人的靈魂果真能瞬間澄澈嗎?要說信,到底信什麽?信耶穌當然沒問題,有了疑惑可以問。耶穌走了信什麽?耶穌的話不足以覆蓋所有問題,就隻能信後世的解釋與理性分析,最後隻能信教會這組織了。而耶穌的話呢,也變成了教條,任由後世教會解釋了。耶穌自入耶路撒冷成就羔羊之祭,雖在那一刻成就了聖道,然而對於聖道解釋與傳承的長期任務,卻並非全是好事。能以山野村氓之語直通天際述人之高絕靈魂者,漫漫曆史長河中,更有何人?
信基督得永生,信的內容是什麽?基督是兩個字,耶穌也是兩個字,在明白耶穌的神學理念之前,你說信耶穌到底證明你的信仰裏有什麽東西?你說信耶穌從死裏複活,如果沒有明白耶穌的神學理念的話,你所信的就是某個人從死裏複活,頂多再加上絕對純潔毫無罪性毫無瑕疵這種定語。而耶穌真在乎的理念,在後世所宣揚的信中得到真正貫徹了嗎?成為耶穌門徒的要件是什麽?有人簡短的回答會是:口稱基督是主,心裏相信耶穌從死裏複活。耶穌的福音在哪裏?到底耶穌的神跡重要,還是耶穌的福音重要?耶穌是誰?基督徒們會如何回答?神的兒子,童女所生,死後複活,等等等等。如果某某人將這些名號都加在自己頭上,宣稱自己是耶穌再來,或者說自己是耶穌的使者。按這樣的模式,完全可以蒙騙許多人。人們依據基督教會所要求的信,如何去反駁這種騙術呢?世間這樣的騙局已經不少了,而且製造了大量慘絕人寰的悲劇。
到底耶穌是誰?以下是我的個人認識,當然不會有太多基督徒同意我的觀點:耶穌是那些理念,或者按基督教語言說,是神賜予人們的那些福音。當我們明白了那些理念,我們就認識了耶穌,再說信,就有了信的具體內容。否則,你說信那些表象,根本就不構成信。耶穌在世,你鐵了心跟從他就是信;耶穌離開,你隻有明白了他所表達的福音,那才是信。任何神跡,其核心目的不外是傳播福音和他的理念。福音是耶穌的本質,而神跡是耶穌的衣衫,不了解本質,唯信奉衣衫,顯然不合適。
馬可所傳耶穌的話"舍己",我深信是耶穌所說。而後麵的"背起他的十字架"則多少讓人懷疑。如果這話用在當下,人們都會理解背十字架的內涵,而在耶穌殉難之前,十字架是什麽?十字架所隱喻的東西是什麽?我十分懷疑馬可想表達耶穌的意思,卻忘記了希伯萊原文,就隻好拿使徒時代的語匯來替代。更深的考證探索,隻能求教基督教史學家了。
就我個人理解,也許是因為猶太文化所提供的素材太豐富,在所有聖人當中,對教條最深刻最廣泛的攻擊就來自於耶穌。如"入口的不能汙穢人,出口的乃能汙穢人。","給兒女的餅,不能給狗吃。","你認為哪一個是你的鄰人呢。",等等。這些可以留待日後詳解。
對中華傳統文化與信仰有擔當的人,往往對皈依了基督教的同胞微辭頗多,而基督教呢,則對中國人拜祖先拜至聖先師的宗教習慣徹底抵觸。其實,這都是不理解對方宗教精髓所導致的誤解。基督徒的敬拜是對唯一神上帝的,這個上帝不區分種族,不會隻眷顧某個人群,是對萬事萬物平等慈愛的。而中國的各種敬拜呢,雖然表現在對祖先和對聖人,卻斷不是將以上這些人看作神,而是對天道敬拜的一些次第,因為這些人是敬奉天道的榜樣,所以提倡後人以孝悌之心效法。中國所信奉的天道是關乎蒼生與天下的,斷不是局限於某個地域某個民族的,甚至超出了人這一物種的局限。
先聖本無我,對他們的肉體人格的敬拜也就失去了對象。對先聖的敬拜,不是定格在先聖的肉體或者人格上,而是因為他們帶來了天道上帝的光,這樣的敬拜隻是一種形式與載體,我們以這樣的形式來跟隨聖人的引領進入光明。
從信仰的心境看,中國的儒道佛賦予人的情緒和基督教賦予人的情緒差異極大。儒道往往帶給人沉靜,基督教往往導致信徒在醒悟時刻情緒失控,而佛的慈悲帶來的情緒處於二者之間。這可能與耶穌的獻身與救贖有關,也可能與耶穌所主張的人麵對神的謙卑有關,或者與猶太神學中主張的人的原罪有關。個人以為這個情緒並非關鍵,各種信仰情緒都有各自的道理。氣定神寧並非缺乏謙卑自以為義,而五體投地也並非拋卻理智無所適從。核心要義是,人必然不是孤立的靈魂,人真實的自我隻能到普世的責任與地位中尋找,隻能到神對自己的造化和普世對個人的養育慈愛中尋找。人的自我必然要歸於無我,人隻有融在天地之中才能發現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