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聖人問題的討論
文章來源: 玄野2013-04-29 03:33:55

關於聖人問題的討論

兩周前發的<耶穌與孔子論行善>一文,有兩位朋友的留言給我頗多啟發。下麵將我和這兩位朋友的討論收集整理如下,我們各自的觀點都不一定對,但是對大家思考聖人問題和宗教問題可能會有啟發。
bouncingball 評論於:2013-04-17 03:43:01     
回複玄野的評論:
所以聖經和耶穌基本上是空洞的,裏麵講的很多看似有理的原理,實際上卻是行不通的。儒家的東西比較實際,而且很多出自於實踐,所以比較可行。佛家和道家的東西正在研究,現在還無法評論。嘿嘿!

37213824 評論於:2013-04-17 12:19:34   
回複bouncingball的評論:
我不是基督徒。看你前兩個發言,我感覺你讀聖經是帶著挑刺心理去讀的。
行善不是遷就,培養懶惰。耶穌要傳的是道,在他看來這是他給人最珍貴的東西。這些人對不上茬,或者令他失望。再說了,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為人群永遠提供食物。關於神跡,人們也有不同的認識。

bouncingball 評論於:2013-04-17 20:41:31
回複37213824的評論:
其實我沒有你說的帶著挑刺心理去讀。而是最近再讀聖經的時候,突然發現新約裏麵好多東西是人為編造並且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出來的。尤其是約翰福音,你看裏麵的神跡的出現次序和耶穌話語的側重點變化,會看出它們把你逐漸從耶穌的純粹神性逐漸引向耶穌用神跡的目的是在拯救人的靈魂。其實是一個宗教逐漸確立的過程,也就是說是想建立基督教的人,借助耶穌本體,逐漸完成立教的一個過程。所以我懷疑,新約是人為的,耶穌不過是他們假借的一個本體。曆史上有耶穌實體,但是耶穌的原話和原事也許是被後來想建立基督教的人篡改了。有了這個懷疑,我一查約翰福音的成書確實是新約裏麵的最後才成書的。其實這中假借體立教的手法,中外古今屢見不鮮。比如道教就是假借老子的道德經來立教,嘿嘿!

玄野 評論於:2013-04-18 03:25:44
回複bouncingball的評論:
關於新約的人為構建,我也有同感。我個人對新約的態度是這樣:聖人的境界一般難以偽造,這就如同孔子所秉承的對天道的忠誠,也就是說,即使有聖人的資質,也必須帶著完全的忠誠對待天道上帝,才能有那樣的領悟。任何一點權謀都會導致喪失那個境界。從這個考慮出發,我比較信任福音書中耶穌的話,其中可能有因為記憶的差錯以訛傳訛,導致細節差異,但蓄意篡改耶穌的話,可能比較困難。
第二點,關於那些神跡,尤其是耶穌的事跡與舊約預言中的諸多對照,我以為,作者刻意將耶穌的履曆向那個方向靠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很容易做,其實際傳教效果也最顯著。

bouncingball 評論於:2013-04-18 03:49:29      
回複玄野的評論:
所以我的理解是,聖人不建立宗教,宗教是後人利用聖人建立的。也許當初建教的目的是教人如何理解聖人,或者傳播聖人的思想。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宗教最後都毫無例外地發展成束縛人的工具。幾乎所有的宗教到現在都偏離了原來,也就是為何後來宗教改革不斷,嘿嘿!希望宗教最後都能恢複原貌,讓人真實一覽當初聖人的原貌,嘿嘿!

37213824 評論於:2013-04-18 09:12:27      
回複玄野的評論:當我們分析聖人的時候,我們往往陷入兩難。第一,聖人是言行的高峰;第二,聖人有知識的局限。
關於聖人的知識局限,方舟子等人的說法大都比較靠譜,我就不鋪開說了。我曾經連續幾天專門比較分析這些不同意見。
由於聖人表現出局限,這就給我們想發揚聖人的人一個大問題:哪些是孩子,哪些是水?這也給信徒帶來問題:崇拜聖人,是不是意味著要崇拜普通人?要這樣,宗教徒們就是自己抓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起來。
如果說天道或者上帝是我們的跟隨目標,那麽隨著曆史的演進,他就越來越抽象、越來越高。根據聖經,摩西是親自與上帝對談的人,耶穌離上帝的距離也不比這遠。按照我所假設的,就沒有人能與上帝交流,交流的對象隻能是“使者”,這“使者”可能還是n層間接的。宇宙萬物相互作用,時勢造就聖人,聖人引領時代,這與上帝的作為互補妨礙。
按照巴哈伊教的見解,上帝的啟示是漸進的。後來的聖人,帶來新的啟示,適應新的時代。
說多了。林語堂把耶穌的教導精煉成兩點:愛神,愛人。用我的理解來說,前者是對充滿無窮奧秘的宇宙的本質敬畏;後者是佛家說的和樂善生。
關於左手右手,我看了品茶壇的回複,這些回複大都沒抓到關鍵點。愛神是核心,人是上帝的仆人,善行是上帝交代的任務,不能自肆功德。按照這樣的理解,就不是要不要牛的問題。善行,與理解相結合的。左手右手是方向,不是目的。據我理解,上帝也是方向,因為上帝的本質人類永遠理解不了。

玄野 評論於:2013-04-18 09:38:29      
回複37213824的評論:
聖人不建立宗教的說法,好像由來已久。我個人理解,聖人是否有建立宗教的本意可能比較難下結論,我更傾向於關注聖人的言行在宗教建構過程中的具體作用。
我對宗教和信仰的認識是這樣的:信仰是人的首要需求,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有獲得清晰和正確信仰的機會。因為這樣的困境,聖人就修築了一些達成信仰的道路供後人采用。有些東西會成為教條,讓後人遵循,使得人們即使得不到準確理解信仰或者悟道的機會,依然可以通過信守教條來達成美好的生活。
我想,聖人本意與宗教的關係可能是很有意思且很龐大的題目。

37213824 評論於:2013-04-18 10:54:07      
回複玄野的評論:
前幾天在文學城看到一句話:宗教是獲得信仰最簡潔的途徑。
如果把組織和規條看作宗教的判別的話,儒釋道三家的教主人隻有釋迦是宗教創教者。佛教在釋迦佛在世時,就有團體可團體生活的規章(戒律)。西方宗教,猶太教是摩西創立的;基督教是耶穌建立的;伊斯蘭教是墨哈默德建立的。如果說摩西、耶穌或者墨哈默德是聖人,就不能說聖人不創教。舊約五經,那麽多條條款款,是摩西定的。耶穌建立了他的教團,繼承和改造了摩西規條。墨哈默德就不用說了,他的規條都在可蘭經裏。摩西和墨哈默德不但創教,而且是軍事領袖。
所以,聖人不創教之說不正確。

玄野 評論於:2013-04-18 11:27:15
回複37213824的評論:
仁兄所言為是。顯然,摩西和穆罕默德是明確立教的,而老子明確是未立教的,而且以後的道教也已經偏於莊子,而與老子有距離了。另外一個明確不立教的聖人是蘇格拉底。孔子則處於立與不立之間,而且儒教更被當代人稱作最象宗教的非宗教。至於儒教成教到底從何開始,也許從子思的"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開始。當然子思的"道"和老子的"道"定義不同。佛陀那邊呢,據佛家的一些記載,佛陀肯定是立教了。但是當代許多學者都聲稱佛陀從更大的意義上講是心靈輔導的導師,而不是一個教主。當然佛陀圓寂後成為無可爭辯的教主了。我的一點疑惑是,印度文化沒有中國文化那麽看重曆史真實,佛家關於佛陀曆史的記載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耶穌如何?立教還是沒立教,他的本意是規正當時猶太人對猶太教的曲解呢,還是要另立門戶?當然從天道角度看,任何信仰最終都指向那唯一的上帝,如果耶穌是指著唯一神說的,就沒有另立門戶的必要。因為猶太教積重難返,無法自新,耶穌殉難後十二使徒另立門戶就成了必然。
這裏好像又出現了一個譜線,從不立教到立教依次為:蘇格拉底,老子,孔子,耶穌,佛陀,摩西,穆罕默德。

bouncingball 評論於:2013-04-18 20:53:54
回複37213824的評論:
摩西,穆罕默德都不是聖人,他們是各自一神教的創始人和教主而已。釋迦佛在世時的團體其實是學院,他更像學院的導師和校長一樣教導他成佛的方法和對佛的正確理解。比如,現在大學裏大學生都生活在一起,而且也有一定的大學學院規則保證生活在一起的人能和諧,你不能說大學就是宗教。釋迦佛沒有建立宗教,而是後來他的學院內分離出來的不同學派最後演變成宗教的。柏拉圖也創辦學院,但是柏拉圖卻沒有建立宗教,嘿嘿!耶穌也沒有建立宗教,而是想建立宗教的人為建立宗教而利用耶穌的話和事跡。不明白的後人,還誤以為是耶穌在建立宗教。
聖人是不可能受宗教的束縛的,宗教也從來都不可能束縛聖人,嘿嘿!
老子,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耶穌,佛陀都是聖人,他們不建立宗教。

37213824 評論於:2013-04-19 02:47:02    
回複bouncingball的評論:
恐怕要回到什麽是聖人,什麽是宗教的定義去了。耶穌沒建立宗教,那他是劉曉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