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精髓是平等--論民主的原罪(五)
文章來源: 玄野2013-01-29 03:22:57

民主的精髓是平等--論民主的原罪(五)

玄野

五 民主的核心在於平等理念

民主這個政治組織形式要給人類帶來幸福,需要平等自由等高層價值作前提。沒有了平等這個前提,民主製度反而會招致惡果。古希臘雅典的民主並非是廣泛的民主,但是所有部族都有代表出席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梭倫改革使得平民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也杜絕了因為財富分配不均造成的平民變成奴隸而失去這個權力。所以,雅典公民因為在公民權這一層麵上的相對平等,民主製度給雅典公民帶來幸福。而雅典的奴隸卻不能因民主製度獲得利益,奴隸們的幸福要依賴雅典公民相對高的整體素養和他們的精神追求。至於曆史上雅典的奴隸如何處境,還有待請教學術界。羅馬社會在這方麵表現得更加突出。羅馬的民主元素沒有給那裏的奴隸帶來任何好處,相反會因為大部分奴隸主的縱欲而導致虐待奴隸的陋習依賴民主製度而維持下來。奴隸的福音來自於古羅馬的君主頒布的改善奴隸生活狀況和禁止虐殺奴隸的法令。這取決於君主的精神修養層次。奴隸的悲慘遭遇本質上與人類仁愛本性想悖逆,羅馬在民主共和製度下根本無法改善奴隸的命運,而知識修養與智慧層次越高的人,越能體會到改變奴隸命運與人類本性的一致。羅馬從共和體製向君主體製的轉變,這可能是決定因素之一。

同時,平等也是人的本性之一,這一本性是民主合理存在的根本。唯因為人在本性上的平等,人們才有平等的權利共同決定公共事務。所以,曆史上的奴隸製度,和曆史不同發展階段因為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的貴賤差異,尤其是現代以來的所謂階級差異,都是違悖人性的,都是在私欲的驅使下人在物質世界中的迷失。這種平等的人性不是通過文明的發展才被人們認識到的,而是自有史以來就被世界各族聖人千百遍的重複訴說給世人聽的。正因為這種苦口婆心的訴說,人類才不至於在欲望中毀滅。當今世界所普遍承認的諸多道德黃金率,諸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的"愛人如己",還有道家的,佛教的,伊斯蘭教的,錫克教的,幾乎都是相似的意思,不同的表述和側重,其根基就是人際平等。我一直懷疑,史前時代的人類可能同樣有類似的聖人因為神性靈感直覺的出現而體悟到信仰層次的這些東西,從而有諸多神話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