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的奴隸製度--論民主的原罪(三)
文章來源: 玄野2013-01-25 03:40:30

論民主的原罪(三)

玄野

三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奴隸製度

希臘的奴隸製度相對溫和。因為希臘人熱衷於理性和審美,而且城邦製度和斯巴達與雅典的二中心也導致希臘無法整合其軍事力量,最終希臘在政治上停留在城邦林立,沒有形成帝國。這是人類之幸,也是希臘之幸,希臘留給人類的主要是大量的文化藝術資產,其奴隸製度因為沒有羅馬的血腥,隻剝奪人的從業自由,沒有變態的暴虐,甚至公民與奴隸之間的工作關係往往相對平等甚至奴隸指揮平民勞動,所以希臘奴隸製往往被人淡化。大概精神追求更多需要人心靈內部的力量,別人的幫助和金錢不會起太大作用,所以,希臘人缺乏強大的動力獲取盡可能多的奴隸。同時,因為理性思辯和道德的歸一,希臘人在道德上似乎可圈可點,其在對待奴隸的方式上也無法跟羅馬的野蠻相提並論。希臘繼承了祖先的政治傳統,通過戰爭和挑唆戰爭獲取奴隸,這是希臘存在奴隸製度的基本原因。在改善奴隸處境,減少奴隸數量方麵,希臘也有值得稱道之處。因為貧富分化造成的社會財富使用效率過低,雅典安危陷入困境,於是就有了史上著名的梭倫改革。梭倫改革不以貧富劃分階級,而是從人性和信仰高度來謀求方案,化解矛盾,達成社會整體的安頓。就此而言,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所有領袖都難與其相提並論。這樣的政治智慧出現兩千六百年前,而兩前六百年後不需要你獨創什麽智慧,隻讓你照著抄你都抄不會,這是何等的遺憾。

古羅馬奴隸製度是人類社會的恥辱。羅馬獲取奴隸的方式基本是通過開疆拓土的戰爭從其他國家和民族那裏掠奪人口為奴隸。羅馬有一點巨大的優勢,就是和臣服的城市建立聯盟,然後再一同去其他地區掠奪奴隸和財富。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最佳寫照。同樣是奴隸,古羅馬奴隸的命運遠非其他時代和地區的奴隸可以比擬。羅馬對待奴隸就象對待牲口一樣,而角鬥士的命運與世界其他地區供人玩樂的鬥雞走狗並無差異。羅馬嗜血成性,沒有對生命的尊重。中國戰國時代的俠客也都輕生死,但是他們都要用生命證明自己堅守的理念。而羅馬角鬥士的生命隻用來博取縱欲者的歡笑而已。羅馬人對生命的漠視沒有種族歧視色彩,羅馬貴族也可能為娛樂競技而血撒賽場,角鬥士也可能由於某種原因一夕化作羅馬公民甚至進入元老院。電影<角鬥士>反映了羅馬的這個側麵,那位僭位皇帝的原型是康懋德,電影予以醜化了。實際上這位皇帝是正常繼承皇位,而且勇力無比,勝過項羽樊噲,因縱容私欲無度,導致眾叛親離,被其親信所弑,生前愛好隻身進入角鬥場搏鬥射殺猛獸。

古羅馬奴隸製度與人類的仁愛本性相悖逆,而與人類放縱私欲的弱點相一致。知道了古羅馬人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奴隸製度在古羅馬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羅馬的諸位開明君主與政治家多致力於立法削弱奴隸製,但是更多的古羅馬君王和貴族卻沉溺於這樣腐敗的生活方式難以自拔。其實,這種情形並不難理解,當代人都沉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根本不理會自己那些愚蠢的潔癖和自己對感官刺激的放縱追求所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無法挽回的傷害,而破壞了自然的同時,也將自己的精神與靈魂墜入地獄之中。古羅馬人的縱欲傷害了人類社會本身,而當代人的縱欲則深入傷害到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後者帶來的災難將更加巨大和難以恢複。當代人審視羅馬人對待奴隸的罪孽,後代人將審判當代人對待生命和自然的罪孽。

地中海文明璀璨異常,足夠支撐羅馬帝國百年內搜刮奇珍異寶和奇秉異賦的人才供貴族享樂,但卻不足以承受羅馬奴隸製度更長時間的肆虐與對各民族勞動力的摧殘。羅馬帝國的衰亡是必然的,這是上帝對地中海文明的憐憫。羅馬人最終選擇了基督教,要認罪悔改(這和當下基督徒所言必稱的認罪悔改完全不同。),這與羅馬帝國在之前的暴行不無關係。羅馬積累的罪惡最終導致了他們向耶穌倡導的仁愛的皈依,就象歐洲人在二戰廢墟上對種族歧視和戰爭深惡痛絕一樣。而當代世界所凸顯的現代危機,同樣是因為人類在滿足私欲的道路上毫無節製,對自然世界的榨取無所不用其極而造成的。如今,各個國家都假惺惺地做出要限製過度消費的姿態,但依然沒有認識到放縱私欲的罪惡,不知道人類在將來會坐在什麽樣的廢墟上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