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北京上海的地域特色
文章來源: 玄野2012-01-30 06:00:22

扒一扒北京上海的地域特色

在北京剛工作的時候有一位北航畢業來自林彪故鄉的同事。他對當年剛到北京時的遭遇耿耿於懷。當時他的普通話很差,有濃重的林總口音。有一天他去北大找同學,上車後坐了一段時間,怕坐過站,就問售票員:"波大波門還有幾站?"售票員板其麵孔說知道。其實下一站就是北大北門。在到站停車前的五秒鍾,有一位中年人捅了他一下,說:"這就是北大北門。"我們這哥們兒鄉音難改,敘述這故事時最後一個"北"字還是說成了"波"。關於他最經典的是另外一個詞。他吃完飯後總是邊走邊說"虛服"(林總的意思是"舒服"),導致大院裏所有年輕人都學會了。

一河南民工在長安街坐公交。買票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站立穩,掏出十塊錢拍在售票台上,衝售票員大聲說:"見過麽?"售票員很詫異地瞟了他一眼。這鄉見人家理他,又重複一句:"見過麽?"售票員打量他幾秒鍾,這哥們兒很無辜地又說一句:"見過麽?"售票員終於忍無可忍,拿出一張百元大鈔拍在台麵上反問道:"這你見過嗎?"旁邊一好心人實在看下去,提醒說:"你是去建國門吧?"

工作的時候,有一位公司高層老板給我們授課,標準上海人,經常給我們敘述一些作為上海人的深刻體會。他說,他媽媽經常教導他,每天上午呢,你要想辦法沾點小便宜,這樣的話,你一天都會有好心情。最後,這老板加一句:這是人家的VALUE。他也給我們說他上山下鄉去北大荒的事情。他報名去北大荒主要是因為那是他可以選擇的地點中最遠的一個,他實在受不了他媽每天對他的諄諄教導。到了北大荒一段時間以後,才逐漸體會到他媽的嘮叨再那樣煩人,而越來越多的是安全感和溫暖的回憶。

有一位上海朋友曾經在大連上大學,他對東北人愛打架膽戰心驚而且十分解。他說,東北的學生因為很小的事情吵架,說兩句就開打,動不動就打得頭破血流。真理解,打架這麽危險,有什麽好處?能帶來什麽利益?你看上海人,公交起點站上車的時候因為爭座位,倆人開始吵架,一直吵到終點站。倆人都口若懸河,而且都和顏悅色,聽不懂上海話你還以為他們在聊天,用說動手,臉都沒變過色,眼睛都沒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