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唯物主義是當代中國漠視生命和道德崩潰的主因
文章來源: 玄野2011-10-22 13:58:20

辨證唯物主義是當代中國漠視生命和道德崩潰的主因
玄野

首先明確一下,辨證唯物主義作為一個哲學流派是不錯的。之所以導致中國的道德崩潰,原因在於執政黨將其用錯了地方。一個幾乎隻涉及普通常識的低級哲學流派取代了社會所有的宗教與信仰,造成人間災難是必然的。最近的小悅悅車禍事件集中地反映了中國道德體係的崩潰,其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信仰的毀滅。當局如果依然隻關注道德問題,而不考慮信仰重建,其努力將不會有顯著成效。

信仰的毀滅或者靈魂的迷失,其突出表現在於國人對生命和靈魂的漠視,習慣上用金錢來衡量生命的價值。以小悅悅為例,如此幼小生命的離開,雖然說其父母是主要的受害者,但是這個世界主要是虧欠了這個生靈,而不是她的家人。大家往往想著通過捐款來化解其父母的損失,但是任何一分錢都無法用在這個生命和靈魂上。多數人首先能理解的是其父母多年的心血白費了,然而,對其父母再充分的補償都無法排解人們心中的一絲惆悵,因為大家潛意識中依然在掛念那個獨立的靈魂。其實,從心理上看,其父母也在為自己的疏忽而自責,他們真正想做的是如何用自己的努力來贖回自己的過錯,如何能對這樣一個獨立的生命和靈魂有利。靈魂是互相獨立的,人們不能通過幫助其父母達到幫助這個已經離去的靈魂的目的。

在出現車禍後,一些流行的說法是與其留著一條殘疾的生命拖累車禍司機和受害人的家庭,不如這人死了,還能留給其家人一些財富。很顯然,這完全是將生命物質化了,這是認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其在物質世界上的享受。因為人對於生命和靈魂是無能為力的,多少錢你都無法換回一個生命,所以,生命和靈魂的意義是超越性的,完全不可以用人的勞動價值來衡量。對於當下這一案例,完全不是說,你這兩三年為了這樣的一個孩子付出了多少,我就補償你多少的損失。人的勞動有價的,生命是無價的。你可以補償給孩子的父母,卻永遠無法補償給這個生命和靈魂。這個孩子的靈魂,和其父母的靈魂,以及肇事司機的靈魂,路人的靈魂,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屬於誰的關係。

我們可以用幾個傳統宗教的價值觀念來看如何處理這種事情。
儒教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不用絞盡腦汁地思考靈魂和生命的深邃,隻是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被撞了,你期望其他人怎麽做,如果你自己的孩子被傷害了,你期望其他人怎麽做,你所期望的就是你當下應該做的。儒教的方式最符合普通人的思路,最容易理解接受,可行性最好。
基督教提倡"愛人如己",要求你愛別人象愛自己一樣。愛別人,就應該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基督教的方式最簡單直接。
佛教講慈悲,承認靈魂的獨立價值,要愛惜一切生靈。當然佛教的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是否是最終的真理,暫時無法斷定,但是作為對待生靈的方式卻是很好的。如果認同了靈魂的獨立價值,生命之間就是平等的,你就不可能用自己所能掌控的任何數量的金錢來衡量另外一個靈魂的價值。佛教的方式最深邃,最接近生命的本質。
而否定了一切傳統宗教的辯證唯物主義,信仰物質決定意識。這種思路之下,用一定數額的金錢來補償一個生命對相關人員的損失就順理成章了。從邏輯上看,任何數量的錢都是某個生命的一小部分,用自己生命中這一小部分中的一部分來衡量另外的一個生命,那顯然意味著你自己的生命和被衡量的生命的不平等。而這種邏輯矛盾,隻有在不認同生命和靈魂的意義,唯認同物質的意義的前提下才能化解。顯然辯證唯物主義化解了邏輯矛盾,卻拋棄了生命和靈魂。因此,廣泛信奉辯證唯物主義的國人靈魂的迷失也就沒有什麽奇怪了。
比較一下傳統宗教和當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對待生命的不同方式,大家必然會明白如今中國的拜金主義和道德淪喪的根源在哪裏了。

人類的健康發展主要依賴兩種力量,一是邏輯實證的科學的推動,另外一個就是信仰和宗教的牽引。二者缺一不可。宗教強權否定科學邏輯的時代是停滯的時代,放棄信仰推崇科技的時代則是迷失的時代。當代是唯科技的時代,如果我們隻認同確鑿的科學的推動,而不理會信仰的牽引力量,人類前進的方向必然會偏斜。長此以往,前景必然是危險的。而這一過程中科學向技術應用方麵的靠攏更導致物欲的放縱,人類前途的危險必然會雪崩式地爆發。這一問題則是世界性的更嚴重的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