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愛情的覆滅與家庭社會的回歸
文章來源: 玄野2011-05-24 06:00:34

自由愛情的覆滅與家庭社會的回歸

玄野

當今中國和美國的核心困難是相似的,雖然中國在後麵學。基本是自由主義走過頭了,這自由主義是深入骨髓的,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而不是那些所謂政治經濟的。對愛情的追求應該是自由主義的經典表象。同時,美國在近二十年來卻對家庭格外的重視。這其實是尖銳的矛盾,也許大家並沒有完全明白。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當然是自由主義的信徒們在抱怨,但又敢試著玩點徹底自由的。我感覺,阿甘正傳基本上為美國的自由主義生活做了總結,想來想去,還是回到家庭的軌道上來了。再往前的幾十年自由嚐試雖然看上去十分前衛,其實也本就可能有結果--其最終目標要否定家庭的意義,但是幾乎所有人的內心底層記憶中,家庭的回憶卻是自己麵對憂鬱時刻的最終支撐力。我的理解,人類的社會組織概念中,家庭是第一大的,遠在國家民族宗教之上。愛情本身是人逃脫孤獨宿命的麻沸散,而家庭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孤獨,卻可以防止人的徹底孤獨,他能給人象愛情那樣互相擁有互相融合為一的幻覺,但能夠讓人永遠不會墜入無休無止的孤獨之中。

愛情是屬於自由的。很多人會在公眾麵前大秀恩愛,什麽來生一定在一起之類的。這些的人轉頭就離婚的可能性很大,太虛偽了。愛情應該是什麽樣的,好斷言,但是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婚姻中,雙方並非對方最愛的人,或者說,二者走到一起更大的因素在於姻緣際會而不是偉大的愛情--或者說亞當的肋骨之類。所以,如果人的生活準則是愛情至上的話,絕對是和家庭原則對立。有許多人罵克林頓花心。首先說這跟咱們祖國的情況一樣,咱們的領導是用權力折合成錢來換美貌的。人家小克是用自己的總統名聲和家庭幸福來換的,至於後來還能把現國務卿玩轉,那的確需要功底,象權錢交易那樣傻二。這事受傷害的主要是家庭,卻又遵循著自由與良知的原則,愛誰愛誰是自己內心感情決定的,而不是由自己的利益判斷決定的。也許這一感情隻在那一刻如此,但用良知感情說話應該比用物質利益說話更值得尊敬。

問題轉回來則是人對家庭這一概念的維護。因為每個人都是家庭的受益者,又是維護者。到這一層就是感情與利益之間的對立,而是自由與責任之間的權衡。如果我們刨根問底地探究愛情的原因,或者說愛具體這個人的原因,你會越來越發現根本在於自己的內心需求,而不是對方的特殊素質。到底我們有多充分的理由為了一個自己內心的由於各種原因自激震蕩所導致的感情狀態來否定人類社會中最大的概念--家庭呢?

我們應該崇尚良知感情,又要遵循責任與家庭;要警戒自我狂想的虛幻,又要抵禦物質利益壓迫情感的卑鄙。當然,人有犯傻的權利,但是傻的限度如何?人有達成個人物質利益的權利,但是因此而壓抑情感的程度應該怎樣才算可以容忍?其中的兩組對立是感情與責任,良知與利益。良知在利益之上,責任又在感情之上,良知與感情構成人的真情,責任與利益構成社會的家庭現狀。其中應該有一些簡潔的數學模型,同時細致的探討又是複雜至極,遠非數學可以概括。在這樣的理解架構下,公眾麵前塗脂摸粉地展示自己夫妻恩愛實在讓人惡心,這東西還是自己回家享受的合適;而象歌德作品中描述的以及歌德自己一生親身實踐的奪人妻妾的愛情,徐誌摩橫上一條小白臉搶朋友老婆的事情,雖不是物欲上的放縱,卻總能算理智上的盲點了。

所以,在自由主義試探愛情之後,人類依然無法否定家庭價值的絲毫,雖然藝術的前衛的文學的思考將自由與愛情描摹得天堂一般,但各國法律中對家庭概念的支撐依然是壓倒性的。未來的世界在法律上可能會逐漸增加維護愛情的因素,但必然趨向於自由與責任二者的平衡。

美國的現狀,應該是已經明白他們自己在自由的方向上走過頭了,當然我是說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方麵的自由。但是,這念頭又在人們心中那樣的神聖,根本就容理性質疑,知道家庭是大家幸福的根本,雖然在即刻那麽美妙,卻在日後經常給你驚喜,或者在危亡時刻救你一把。這就象中國人還沒有普遍理解民主一樣,喊民主的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就是民主迷信者,根本就想著與其相關的一係列理念要慢慢向所有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