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與君主的掙紮與權衡
文章來源: 玄野2011-04-01 06:23:59

民主與君主的掙紮與權衡

 

日前貼出來的文章<仁愛和私欲之下的君主與民主>,內容很多,邏輯也比較複雜。在論壇中得到許多真知灼見的回複。但是,其中的很多關鍵論點,而且有些是顛覆常識的觀點都沒能向大家明顯展示。這首先是我的問題,上萬字的文章,的確讓人麻眼頭大。鑒於此,筆者將其中的核心語句摘錄下來,企求方家的批評與賜教。詳細論述,請參考原文。

 

  1. 社會性與孤立性在人性中的同一存在,導致了人對靈魂孤獨宿命的無法排遣的恐懼。人類為擺脫這一恐懼,生發出人類社會最偉大最根本的價值--仁愛。

  2. 由於人往往為諸多外在價值所迷惑,而出於人的社會本性的行為也會因為各種利益關係的存在被理解成個人欲望的滿足與個人利益的考量。…… 因為沒有價值的困擾,動物的行為往往更能純粹地表現出生命的這一本質。

  3. 性衝動有太多的欲望成分,與母愛做對比實驗顯然是合適的。…… 如何解釋這些動物的行為?是對其領地的占有欲嗎?,從更嚴謹的意義上說,這是生命的公義,與人類的公義和愛同源。

  4. 仁愛是自成的,殘暴是自毀的。…… 人類的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仁愛的支撐下才達到現有的秩序。

  5. 仁愛是掩蓋在欲望喧囂之下的洪流,緩慢得無聲無息。罪惡狂亂揮舞著枝條,遮蔽著達到仁愛的視線,但是惡吸取能量的根卻深深地紮於仁愛中,惡的力量難以到達更遠的區域。

  6. 基督教認為人的本性是罪,得救恩典是由耶穌帶來的。…… 其弊端是否定了人與生俱來的善,和人類社會自趨於秩序的內在力量。

  7. 神愛世人是確鑿的,但是這種愛不是在人類發展的某個時刻上帝突然賦予的,而是在人類進化的每一秒慢慢地注入到人的靈魂中。

  8. 宗教的意義在於喚醒人的社會本性,使得孤獨無助的靈魂不至於為欲望誘惑而沉淪。民主憲政自由人權等理念的價值在於封堵人類沉淪的通道,形成人類社會基本的支撐,避免人類的自相殘殺和個別族群與社群的腐敗墮落。

  9. 歐美社會中基督教與民主憲政的二元結構看似完美的社會形態,……其信仰中沒有對真理和上帝的赤誠,反而是自欺欺人。宗教迅速地庸俗化。

  10. 人安享外來的恩典,窒息了人性中對善和秩序的追求,拋棄了對自然與上帝的愛。神愛世人,世人當如何愛神?

  11. 君主製是冒險的聖人政治,民主製是謹慎的小人政治。任何片麵地吹噓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民主製中必須重建對善的信任,君主製中必須引入對惡的防範。

12.君主製的哲學底層在於人的社會性,自趨結構性和善性。社會結構化是人類本性的需要。

13.君主製絕對不是將國家當作私產的家天下思想。歐洲英法德俄的成功,在於君主作為民族利益的代表而存在。另外一些曾經輝煌的帝國最終沒落,淪為二三流國家,則在於家天下思想淩駕於民族利益之上。哈布斯堡帝國是典型的一例。

14.君主製元素在未來政治中的存在需要這樣一個必要條件:親屬尤其子女必須規避。另一個必要條件也許是公權與私利的明確界定。

15.如今廣泛流傳的性惡論是人孤立本性的表象。由此出發,西方的政治學建立了民主憲政以保障社會免於沉淪。民主的底層前提在於人與家庭各自為自己的私利而奮鬥。

16.以契約的形式建立一個社會。這種理念認為社會的結構化不是人本性的需要和必然趨勢,而是人為了避免互相間的種內競爭所造成的巨大消耗采取的一種權宜之策。

17.你們統治階級互相間通過契約實現了利益平衡,百姓跟誰去簽約?……契約從人類角度看是公義的,但是從自然界看卻自私透頂。你們人在這簽約,那猴子跟誰簽約?

18.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匆匆而過的靈魂,何談擁有?這種擁有隻是界定生靈關係的方便用語而已。

19.民主是人際關係上的公義,卻是天人關係上的魔鬼。民主是每個人都從個人利益出發,來決策關係公共利益的事務,是從人的私欲本性達成人際公義的方法。

20.蘇格拉底死於民主判決。耶穌的死刑,同樣來自民意,民主用在該用的地方。宗教信仰理性科學等領域不是民主的範疇,民主決策的不是真理.

21.民主君主都是達成人類價值的工具,自由人權也是通向某種目標的道路,都不具備自我意義上的合理性。世界上自然而然的隻有天道,自有永有的隻有上帝。將民主人權等概念過度拔高是被百年來的曆史小成局限了視野的錯誤。

22.民主不是人民福祉本身。……這裏不是說這些民生的概念重要,而是不能將本來是民生工具的東西拔高到神聖的層麵。

23.民主有民主的優勢,君主有君主的弊端,但是二者沒有哪一個是國家的根本目的,都是政體工具而已。

24.任期能太長,以防止其構築私人的裙帶關係;任期不能太短,以留下足夠的空間發揮其報國之心平天下之誌,並保證國家政策的連續性。用任期這一個規則來完成這樣兩個互相矛盾的功能,顯然是民主憲政體製的致命傷。

25.當代社會中幾乎所有任期過長的國家元首在後期都為其國家帶來大小不一的人禍,這支持任期的限製法則。另一麵上,當代歐洲的幾大強國,其強大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民主。其中,英法德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兩位以上的強悍有為,順應時勢,有強烈民族情懷並且長期執政的君主。

26.毛澤東在執政後期有瘋狂的嫌疑,但其置私產的做法和對國家民族統一意誌的貢獻也許有更深遠的影響。鄧小平的務實作風對中國的發展明顯利大於弊,因為對西方開明政治在中國前途的確定性,予以果斷拒絕而固執於經濟建設

27.從底層通過奮鬥上來的人才遠比貴族出身的人才更有活力經驗韌性與智慧。

28.官員的道德素質,感情維係和人文修養,對於其踐行執政為民的宗旨,遠遠比製度更加有效。……美國日本政客的可恨程度並見得比中國的官僚更輕。

29.聖人在精神上的貢獻為人類脫離苦海鑄造了階梯,而各民族偉人的貢獻同樣是社會結構得以優化的必需。所以,當大家去監督一個偉人強人在其國家內的作為的時候,需要察看的是其政策是否從民族甚至人類的前途出發,是否體現了人類的社會本性,是否很好地控製了他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察看其行為是否合乎民主的規程。

30.政治經濟的民主自由傳統在當前的自然環境下已經無法繼續。這個傳統有一個潛在的大前提,就是自然資源相對於人類活動的無限。……在天人關係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遇到了邊界。當代的一切環境與生態危機都是人類漠視邊界所造成的。……人對自然的介入沒有自由可言,而對於關係自然生態安全的決策上,也無法用民主的方式來運作,

31.當代人對君主製有一個普遍的誤解,認為帝王首先是一個個體的人,首先是他的欲望滿足。……人的欲望是平等的,任何人的欲望都具備道義上的高貴

32.人的精神屬性和欲望屬性隨著人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享有的權益越高,代表的民眾就越廣泛,其本身必須具備的精神性就越重,欲望性越輕。

33.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能任著自己的欲望來嗎?完全不能,你必須以家庭和子女為重。

34.契約是順應人的天性定的,人的天性不是由契約定的。

35.家庭內部的仁愛是每個人生存的根本,是人類的自然屬性。將自己對親人的愛推廣到同宗同源的全民族,……將這樣的情感拓展到對全人類,

36.民族主義是國家政治的核心,普世價值必然屬於宗教文化。

37.上世紀,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力量,都以普世價值的名義來推動其他國家的政治進步。如果不是民族勝利後的自大,則必然是以高雅之名行私欲之實。東方陣營輸出革命是如此,西方國家搞和平演變推行民主更是如此。

38.上世紀各種意識形態鬥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那些民族主義的英雄自我膨脹,……其境界和感情完全還在其民族上,卻要將自己拔高成推廣普世價值的聖人。是對自己的理念有信心,而不是深切地愛著另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往往堅持的理念,而不是更改理念而實現人家的利益。……關鍵是契合於自己的民族文化基礎,自主取舍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與不同哲學所推薦的政體。

39.國家獨立不是各種主義的實驗田。建國後的悲劇,……在經濟與政治上落入對主義的迷信,在實際操作上變成權術與手腕,……人民的福祉為根本,民生不是主義的實驗田。

40.普世的,屬於聖人立教的東西必然是宗教性的,學術性的,而非國家政治性的,非民族性的。政體的民主君主選擇隻能是民族內部決策。

41.止於達成最廣泛利益的善是不足的,因為這依然是從利益出發。為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和滿足人類欲望需求的大公無私是存在的。欲望和自私是同一的概念,為了欲望而無私,與為了自私而無私一樣自相矛盾。

42.十九二十世紀的違反傳統價值體係的激進政治科技思潮,本來是要為全人類謀福利,卻在百年後甚至數十年後為人類帶來劫難。而真正能夠達成人類幸福的,依然是軸心時代的聖人所奠定的宗教哲學基礎。

43.首先,宗教對立不應存在。其次,神秘主義對理性的否定不能容忍,……再有,宗教信仰是超越民族的,是普世價值。……神對生靈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地域,也分物種。世界上沒有屬於一個民族並偏袒一個民族的神。還有,就是神學和曆史學的各就其位,……最關鍵的一點,仁愛這一人的社會本性需要在宗教信仰領域整合並成為未來政治製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