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義的中國熱捧與歐美冷落
文章來源: 玄野2010-03-10 06:12:52

拜金主義的中國熱捧與歐美冷落

玄野

據歐美機構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拜金主義在中國的民眾基礎位列全球之冠。雖然數據的權威性和真實性有待核實,但這一結果卻與中國現狀相吻合。有意思的是,在拜金主義的發源地歐美國家,如今人們對金錢的態度卻更接近於中國古代的仁義倫理。這很像時下東西方風俗的倒置。十二屬相起源於中國,而十二星座來源於西方。當代的中國年輕人聊天從來不談屬相,隻關心屬於什麽星座。而老外那邊卻是不知道星座沒關係,不知道屬相就會被譏笑為土老冒。手中有兩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反映當代西方人對金錢和拜金主義的看法。

有一位老外朋友,帥小夥,在上海生活過一年。七年前認識他不久的時候曾經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你覺得中國的女孩和這邊的女孩有什麽特別的不同?我所期望的回答是諸如溫柔,細膩,神秘感等等。他的回答出乎預料,驚得我目瞪口呆。他隻用了一個詞:MATERIALISM。這詞在字典上的意思是唯物主義,但是用在這兒可不是什麽好詞。十八九歲的帥老外跟上海俏女郎探討哲學問題?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在這裏,其意思是物質至上,享樂主義。對於這種有辱國民聲譽的評價我當然不能輕易接受,就進一步追問他為什麽。他解釋說,在那裏很容易就結識到女朋友,在與她們的關係中物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最過分的一個居然問我能不能將我身上穿的名牌皮衣送給他。對此他十分不解。他說,"如果我為你買一件衣服,其價值不隻是貨物的標價,也承載著我對你的友誼與感情。而我正在穿著的皮衣,對我而言可能因為是愛我的父母或其他人送的,其中也保存著屬於我的感情,其價值遠遠超出一件貨物的標價。如果把它送給你,我就失去了感情的記載,你卻隻得到一件沒有特殊意義的舊衣服。這與將一枚鑽石變成玻璃有什麽區別呢?"

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個真實的感情,一個真切的思念,在人們的眼裏往往勝過豪華饋贈。還有另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歐美人對感情對家庭的重視。他們的做法比我們自己更能體現中華傳統價值倫理。這位老外朋友在父母離異時由父親負責撫養,十六歲後經濟上獨立。由於其繼母很吝嗇,在其工作之前所花費父母的由父母當成給他的貸款記錄在帳。這事超出中國人的想象力,但是在歐美國家由於貸款及還款製度比較完善,所以這樣的事情很正常。他極其得意地講了一件小事。有一年聖誕節,他收到其繼母的一封信,說送給他一個聖誕禮物,因為嫌采購和郵寄麻煩,就免掉其債務二十五元,算做給他的禮物了。這哥們兒讀後怒不可遏,覺得感情受了愚弄。於是回了一封信,說也給繼母寄一件聖誕禮物,因為嫌采購和郵寄麻煩,要其繼母在他的債務表上再增加二十五元。這封信將他繼母氣得大發雷霆。其實,雙方所看中的都不是多少錢,而是對方是否真心關懷,真情實意。錢是各自的經濟責任,不必也不能混淆,而感情和對方的掛念卻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其實,人的幸福感主要體現在自己與人的關係上,錢再多,最終還要落實到人上。安居粗茶淡飯容易,忍受親人冷落就難了。

(首發於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