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5】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文章來源: 海洋寶貝2019-09-13 06:31:33

     “碎片化”這個概念,我最初好像是在“邏輯思維”裏聽到的。這幾年已經變得越來越火。“羅胖”把這個概念也是發展到極致,推出的“得到”APP,匯集了各大名校、名師的學習課程。他一直在宣揚一個説法: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傳統的學習方法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要碎片化學習、跟人學、再進行縫合、表達,從而完成真正的學習。

什麽碎片化學習

  碎片化學習是指通過一片一片、一點一滴的信息知識的獲取,以及學習思考積累,達到了解情況,增加知識,提高技能,走在時代前沿的目的。它是一種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靈活的,富於生命力。

  “碎片式”學習的表現形式是發散的,與“係統性”學習方式,即與相對收斂的專業性、集中式、連續性學習,有著鮮明的不同特點和區別。一個是信息容量大、時效性、現代性、前沿性強,一個是基礎性好、係統性強、研究性和應用性好。如果用一棵樹來比喻的話,“係統性”學習是樹根和主幹,“碎片式”學習則是枝繁葉茂的樹枝和花朵、果實了。

一、各種渠道、手段讓碎片化學習得心應手:

1、Audible book

2、Kindle

3、 得到APP

4、喜馬拉雅APP

二、學習特點:

1、化整為零:很多知識付費頻道推出的專家課堂,比如薛兆豐的《經濟學》,每天授課10-15分鍾,通過一個實例,教給你一個經濟學概念。你通過每天的閑散時間收聽,學習,積累,逐漸對這門學課有所認識,從而完成一門課程。

2、細手長流:比如蜻蜓、荔枝等頻道每天都有散文朗讀、小説精選,每天聽一點,細潤滋養。

3、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碎片化學習。

歡迎點擊收看我的各種生活學習實例。

 

三、高效學習:

         "碎片化”的概念鋪天蓋地後,也有不少人有微詞。有人提出:“學習概念”不等於“學習”;知道也不等於“做到”。我個人比較喜歡 “學習圈”理論,也就是:案例+練習+反饋+概念,雖然是 碎片化學習,但要把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二次輸出(寫心得、筆記、或分享),真正把學習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

四、碎片化學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成人學習,以應用為導向,不求成績、不求炫耀;

2、高效地學習、有效地輸出;

3、“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盲目學習;

4、Sharpening the saw, 給大腦留白,通過一係列有氧活動,“身心靈合一”。

 

5、不要把生活過成碎片化,一地雞毛。

個人的粗淺學習,分享出來就是我的學習筆記,也是把學的知識與自己縫合的過程。感謝你的收看,祝朋友們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