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樣葉落歸根的
文章來源: 木愉2017-06-30 17:37:25

所謂葉落歸根

木愉

 

今天中午跟一個退休的比較文學教授夫婦到中餐館吃飯,老教授夫婦都是兒時跟父母一起到美國來的。飯桌上,當然要談吃。他說,小時候,他很討厭中國菜的,不覺得媽媽的菜有多好,最愛吃的就是漢堡包。現在想起來非常愚蠢。

大約19歲的時候,他開始對中國菜感興趣了,但下館子的時候,常常因為不識中文而不會點菜而困擾不已。這大約是他學中文最初始的動力。後來,他讀了哈佛,從事比較文學研究,腳跨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學兩條船,在講壇上縱橫馳騁了幾十年。

今天之所以選擇這家餐館,是因為了苦瓜。前久,邀請教授夫婦到家裏做客,席間,夫妻津津有味地告訴我們,他們買了苦瓜,到這家餐館來,人家免費烹調,他們再點一兩道菜。又相約什麽時候一起到這家館子來吃苦瓜。我們答應了下來,就有了今天的飯局。

老教授大約十年前退休的,退休後盡情享受生活,春夏兩季在本地生活。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到法國。深秋的時候,就到香港過冬,同時也在大學裏教書,不為賺錢,隻為興趣。

老教授成年後才學講中文,但中文講得很流暢,雖然有點老外的口音,但一點不影響交流。畢竟是搞比較文學的,三句話還是不離本行。他說好多中文都是無法找到英文的對應詞的,也就是不可譯。比如,中文裏,形容對音樂或者某種東西喜愛至極,就會說“醉”了,如果用英文直譯成“drunk”,就不好。又說好多中文都是不能直譯的,比如馬馬虎虎,就不能horse horse tiger tiger。他這麽一翻譯成英文,自己先笑了,我們也跟著大笑起來。

聽得出來,教授年輕的時候,非常崇洋的,對自己的華人之根不以為然。長大成人,才漸漸回歸,執著於自己的源,並為之而驕傲。

我們認識的另一個華人學者,八十多歲了,娶了一個高鼻深目的西方人為妻,養育了好幾個孩子,在美國職場頗為順風得意,成為華人之中的佼佼者。按俗氣的說法,他是一個進入主流社會的華人。   進入老年,他卻熱衷於自己的母文化,交往的也多是華人。有一次,在飯桌上,他當著夫人的麵,說華人在歐洲人踏上北美大地之前,就已經來到了這裏,並舉了最近的考古發現佐證。他夫人嘲笑他的論點和論據,還不禁揚起手來,佯裝要打他的樣子。         

據說,有個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老人,進入養老院之後,漸漸不能說英文,隻能用中文交流。

所謂落葉歸根,不僅是回到故土。回到自己的過往,回到自己的本原,回到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回到自己的源和根,也是葉落歸根的題中應有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