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大量海鮮+大量Vit C= 砒霜》是否有道理?
文章來源: 2009-09-04 16:04:30
文章的標題《海鮮+Vit C=砒霜》

  愛吃海鮮的朋友一飽口福時。但是如果你聽了下麵這件事情,可能就會猶豫一下了。據報道,不久前,台灣地區一位女士暴斃,參加屍檢的專家認為,她的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蝦,紅蘿卜+ 蝦 = 砒霜,同時又服用了大量的維生素C。專家指出,大量海鮮+大量維生素C = 砒霜。

  現在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服用維生素C片的習慣,認為維生素C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益健康。吃海鮮更不用說了,別說居住在海濱城市的人們,就是身處內地,很多人麵對美味,也是情不自禁。可這二者結合竟然會造成這麽可怕的後果,這不由讓人犯了難,事實果真如此嗎?

  專家認為: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學價(化學價是一種化學結構的表示方法——編輯注)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同時認為,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台灣女士的情況生活中較為罕見。蝦體內的砷由無害向有害“轉化”的過程需要大劑量維生素C的參與。隻有在大量吃蝦(特別是可能被嚴重汙染的蝦)的同時,一次性服用500毫克維生素C片,才可能導致“砒霜”中毒。

  這下可以鬆口氣了,但是還有人會問,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我們在吃海鮮的時候免不了吃些青菜水果,這樣的吃法會不會有危險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要了解吃多少水果才能達到“中毒”的大劑量。

  專家解釋是,一次性攝入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才是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吃蝦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隻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恐怕沒有人能夠超過),是沒有危險的。

  最後,專家為愛吃海鮮又服用維生素C的朋友提出了一些忠告:

1.吃新鮮的海鮮。

2.在夏季氣溫較高的條件下,要謹防海鮮類食物腐敗,也應特別注意蔬菜和水果的飲食衛生。

3.盡量由蔬菜和水果中自然獲取維生素C。

4.未經醫師允許,不要擅自吃大劑量的維生素C片。並非服用維生素C越多越好,一次性服用維生素C片超過4片(400毫克)或每日服用總量超過600毫克,不會增加藥效,吸收率也不會增高,同時還會導致結石,使一些疾病的症狀加重,如痛風等。所以,正常情況下,日服VC片不能超過4片,一次不能超過2片。

5.服用大量維生素C片(每日超過5片)期間,忌食海鮮。

6.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

=== 其它相關連接===:

  在肉裏麵,紅色的比不上白色的,白色比不上無色的,這無色的肉指的就是各種海鮮尤其貝類。因為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A、D,脂肪含量卻很低,個人以為多食無害還不會發胖。

海鮮最忌與某些水果同吃。首先是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比如梨、橙子或西瓜,更不能同時食用。因為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就是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也就是說,海鮮內一種通常被認為對人體無害的砷類,在維生素C作用下,能夠轉化為有毒的砒霜,危及生命。

其次,吃海鮮的同時,也不要再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魚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這些水果同吃,就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水果的某些化學成分容易與海鮮中的鈣質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不容易消化物質。這種物質刺激胃腸道,會引起人體不適,重者胃腸出血,輕者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吃海鮮的時候都喜歡喝點酒,喝白酒才有滋味不要啤酒。海鮮是一種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如果吃海鮮時飲啤酒,會促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結合,增加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從而引發痛風。尿酸過多,會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中,從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發炎。痛風發作時,不但被侵犯的關節紅腫熱痛,甚至會引起全身高熱,狀似敗血症,久而久之,患者部分關節逐漸被破壞,甚至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症。

看來海鮮雖然美味又有營養,可是吃的時候卻忌諱多多,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害了,下麵給大家點小建議。

無論用哪種方式烹飪海鮮,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烹調時間和溫度,以便有效殺滅依附在海鮮內的病原體,雖然不能把耐熱的毒素完全消滅,但會大大減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風險。一定要到信譽良好的地方去購買,盡量別到路邊小攤上食用海鮮。

一次吃的不要太多,特別是貝類隻食用貝肉中呈圓形的部分,那是貝類身體中的外展肌,不要食用周邊發黑的部位,那一般是它的內髒、生殖器及卵子。

吃了貝類後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到最近的醫院進行診斷,並將剩餘的食物留下,請有關部門進行化驗和調查。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c1c7a010007oy.html
作者:生命自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