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南京路
文章來源: 石庫門2010-01-26 09:32:04


以前住國內時特別喜愛逛淮海路,願因有二:一,家住淮海路邊上,出門走半條馬路就是淮海路,方便。二,淮海路上總能找到我想要的和我喜歡的東西。

下班後或者周末,即使不買什麽也喜歡去淮海路兜兜。一般也就逛兩站路,從汾陽路起,逛到茂名路,除非有目標,否則不會超過瑞金路,我所需的一切基本上可以在這兩站路中找到。那時西餐館有天鵝閣,上海西餐館,彎進陝西路還有紅房子;中餐館有天津館,新雅,茂名路上有錦江飯店(那時上館子少,不太留意這一路上有多少餐館);點心糕餅店有萬興,哈爾濱,老大倉;那時買成衣很少,一般都是剪了料子去裁縫店定做,布店有金龍等;百貨公司有上海第二百貨公司,簡稱二百;內衣有古今;有了兒子後還經常光顧向陽兒童商店;照相館有人民和淮海,我們的結婚照就是在人民照相館照的呢;娛樂有襄陽公園,國泰電影院……。記得年輕時最開心的是淮海路一路逛到國泰看電影,電影散場去對麵的老大倉吃西點。

那時我基本上不去南京路,一則比較遠,二則,總覺得南京路上的東西比較“阿鄉”,不如淮海路上的“上海”。當時流行的說法是“上海人逛淮海路,外地人逛南京路”大概就是指這個。


現在我們已不住在原來的地方了,但是每次回國我總會抽時間去趟淮海路,這也算是我的“情結”吧。現在的淮海路已和當年很不一樣了,有的店還在老地方,如國泰,老大倉,古今,但大部分都不見了,有的遷移了,有的幹脆沒有了。新增了很多“廣場”,“城”,用上海人的說法是“榔頭越拐越度”,都賣“一線品牌”了。淮海路這麽一改,是漂亮了,高檔了,洋氣了,但是也沒逛頭了,誰整天買“一線品牌”啊?


我的頸椎,肩周,腰背都不好,回國前就想好了乘這次在上海時間長,好好治療一下。醫院就在南京東路附近,每次治療完畢就順道逛南京路步行街。這一逛,對南京路的印象倒好起來了。那些百年老店都在,都是獨立的一家連一家,既沒被“廣場”掉,也沒“城”化,很有逛頭。每次逛都有收購:在張小泉刀剪店買了套切菜器,切片,切絲,切丁都很好用;在亨德利鍾表店換了手表電池;在蔡同德堂買了中藥;在沈大成買條頭糕,雙瓤團;在邵萬生買了鴨肫幹……

這次逛南京路時,一點也不覺得南京路商品“阿鄉”,隻覺得很親切,很實惠。比起淮海路的“飛揚跋扈”,南京路顯得低調平實,更接近老百姓。會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是我現在的眼光變了還是我早已是“外地人”了?


百年老店的招牌林立,很讓我這種喜歡懷舊的人懷舊。到了晚上,霓虹燈亮起,讓人想起電影裏十裏洋場的鏡頭。

邵萬生的關東煮很吸引人,每次走過都來兩串,味道鮮美帶點兒辣,連湯帶水的裝在小紙杯裏。上海有幾天很冷,關東煮卻讓人渾身熱乎乎。




永安公司旁邊的七重天文革前後是華僑商店,憑票進去,用兌換券購物。那時去華僑商店買東西還讓人刮目相看呢。再後來就有了周立波說的“打杖模子”在附近出沒,“外幣有閥外幣”。現在七重天是上海本幫菜飯店,價廉物美,值得一試。





淮海路真的很漂亮,晚上燈亮了,迷幻朦朧,似入仙境。雖然有點“霸氣”,但是我每次回去還是會去走走看看,這條路伴隨著我青春年少,和我已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