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孔融,人人都該讓梨
文章來源: 廢話多多2012-04-27 12:41:50
由【廢話多多】



一直對孔融讓梨一說頗有異議。異議不在“讓梨”,異議在於“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舉,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從小便聰明伶俐,能言善辯。十歲那年隨父親到京城洛陽,聽說名士李膺架子極大,非親友不見,便隻身登門拜訪。自稱李膺的親戚,見麵後李膺問他是什麽親戚關係,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所以我和你是世交。在座賓客人人讚歎,偏有位中大夫陳韙不買賬,滿懷醋意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聰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睜大眼睛說:“您小時候肯定特聰明。”(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無法和小孩子一般見識,隻好吃個啞巴虧。

孔融讓梨的出處,網上找了半天找不到。曾有人考證和華盛頓砍櫻桃樹的典故一樣,是編的。不同版本,故事也略有不同。不過主題一致,故不在此吹毛求疵:

話說孔融七歲時,他爺爺過六十大壽,有人送了一盤梨,他媽忙的亂七八糟的顧不上,便讓孔融去分。孔融讓大家排排坐,分果果。他爹看到孔融自己拿了一個小梨,奇怪的問他,別人都得大梨,你為什麽拿個小梨?孔融說:大人吃大梨,小人吃小梨,家裏我最小,應該讓比我大的人吃大梨。他爹一聽高興的不得了,馬上跑出去吹牛自己養了個好兒子。傳開後,孔融成了尊老敬長的模版。

喜歡大梨是人之天性,否則,自己拿個小梨也沒什麽了不起的了。一個孔融讓梨是個別現象,可以稱讚。但要推而廣之的讓所有的小孩子都逆著自己的天性去挑小梨,還要挑的心甘情願,不能不說是對人性的扭曲。尊老敬長的方式多的是,沒有必要非逆道而行。

而且,中華民族的美德不僅有尊老,還有愛幼。尊老愛幼的原因是因為老人和小孩在體力上是相對的弱者,不是因為誰多吃了幾碗小米幹飯。如果孔融尊老挑小梨,那麽孔融他爹、娘、兄長就該愛幼,把大梨讓給孔融。年齡大小不是一個人的選擇,如果說年級小胃口小吃不下大梨,還多少有點根據。但因為年級小就應該吃小梨,邏輯上不成立。

我家我最小,倒黴的是親戚朋友的同輩中,人人比我大,更倒黴的是我早上一年學。所以無論家裏家外,我都要讓梨。讓來讓去讓出了後遺症:街上有大梨,我絕對不買小梨,自己家裏有大梨,我也絕對不吃小梨。不過比起孔融來,我這後遺症算是輕的。孔融成年後,為人不拘小節,恃才負氣,一點不讓。最後得罪了曹操,可惜一代才子,不得善終,不知是不是因為小時讓梨讓出了逆反心理。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貼,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