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爐欲換事牽連——房崇修房 130
文章來源: 房崇2012-06-15 20:30:04

有個詞叫連鎖反應,還有個詞叫蝴蝶效應。沒想到在我修地下室壁爐時就遇上了這樣的實例,從表麵牽扯到內裏,從外觀追尋到能源,從樓下聯係到樓上,從一個發展到雙雙,又從室內升級到屋頂。欲明白這是怎麽回事,還得從頭說起。

 

我這個房子裏有兩個壁爐,一在一樓的家庭廳,二在地下室的廳裏,都是燒木頭的,原各有煙囪出屋頂。近三年前,我剛開始修這個房,曾想把家庭廳的壁爐換成天然氣的,但在請人來做時,一個誠實的推銷員起亞(誰還記得這個名字?因為我的博客文章,給他帶來很多生意),勸我不要換,說那個插入的燒木爐子很新很好,至少試一個冬天再說。我就聽了他的,當時沒有換,省錢了。

 

家庭廳壁爐舊貌。

 

兩年前,我修家庭廳時,砌石頭裝飾了壁爐。石頭是完全圍繞著、緊貼著燒木爐子的邊沿砌的,就是說我不打算再換了。這是砌完石牆時。

 

2010年秋,家庭廳全部完成時。

 

此後已曆兩個冬天,我們親身體驗到,在這個家庭廳裏很冷,比房子的另一側臥室部分的溫度要低3-4攝氏度。這是因為房子橫寬約80英尺,從暖爐到家庭廳的直線距離近60英尺,供暖是越遠越弱。從家庭廳地麵上的暖氣口能感到的熱風極微,令我想起毛詩“大地微微暖氣吹”。我已修得挺漂亮,又向新廚房開放的家庭廳,本該是日常起居之處,卻在冬天裏令人無法常呆。燒木固然可以取暖,卻不方便太麻煩,不可能天天靠它來供暖——這成為此房的一大缺點。

 

再說地下室的壁爐。它原有一個鑄鐵的燒木爐子,上世紀70年代的產品,實門刻花卻沒有玻璃,看不見火苗。因為這個地下的壁爐實在不常用,所以我沒準備換它,隻打算把周圍的牆體貼上石頭皮,改善外觀。

 

要貼石頭了才想起打開外罩看看,才發現裏麵沒有煙囪內膽(liner),煙道口就敞著,爐子和磚牆間隻塞著一些保溫棉,燒木頭時的煙可以隨便冒出來,難怪磚牆上都是煙熏痕跡,房頂上已呈灰色呢!

 

這問題必須處理,否則我修好了房子,不是照樣還將被熏黑?我還想起來,當年政府節能退款的評估員,也發現就是這個壁爐的縫隙漏氣最嚴重。於是,原本隻想換湯不換藥,換麵不換裏的,卻不得不內外兼修了。

 

這壁爐距離暖爐和熱水器很近,僅一牆之隔。若要把這個改成天然氣壁爐,隻需在水泥磚牆上鑽洞,接不到10英尺的管子即可。但這個地下室壁爐不常用,把它換新隻解決了漏煙一個問題,卻無助於改進前述家庭廳的取暖。把兩層的兩個壁爐綜合起來考慮,若把家庭廳的新木爐insert搬到樓下,原舊木爐淘汰,給家庭廳新裝一個天然氣壁爐,則僅花一台的錢,卻解決了兩個問題。在家庭廳(也兼顧到開放的廚房),可以天天高效取暖,無凍人之憂;在地下室,也可偶爾點燃情趣,無煙熏之虞。

 

若問這兩個不都是燒木的爐子嗎,為什麽一棄一留,區別何在?因為前一個是個單層、漏氣的鐵盒子,低效還不好看;而後者年輕20歲,是雙層、密閉的,有電吹風,熱效率較高,且有玻璃門能看火苗,現在買要3000元,比gas壁爐還貴,所以值得換位保留。而換位方案的難點在於:壁爐的位置與天然氣的來源南轅北轍,需要新裝80100英尺的供氣管道。

 

砌石牆必須要顧及壁爐的大小,所以我隻能暫停砌石,開始多方找人詢問換壁爐了。在上集文章的結尾提到這事,喜歡折騰網友問:換壁爐幹嗎不自己做?我修房子,水電木灰全不怕,就是不想動燃氣。於是就上網加黃頁,找了多家做天然氣壁爐的商家來詢價,既有三年前的老交情起亞等主流公司,也有華人兄弟,反正是貨比三家沒壞處,擇其善者而從之。

 

西人公司的好處是有現成的品牌代理,但安裝的人工很貴,要公司和技工扒兩層皮,最貴的報價竟達5000。華人公司裏,做暖爐和空調的甚多,卻無一家常做壁爐的,可見華人對壁爐的需求不旺。打了十幾個中文電話,我隻找到三人說可以做,其中一人還太忙不來。與上門來的兩個兄弟談過,感覺是雖然人工收費相對便宜些,但對壁爐不熟悉,沒有現貨,要我自己去買,安裝技術上也底氣不足。

 

在經過了一個多星期的技術研究和市場調查之後,我也成了壁爐專家,能講出些道理了。

 

為什麽舊的燒木壁爐不好呢?因為它們的熱效率隻有5-10%,之所以低效,是因為其開放式燃燒的設計,把已加熱的室內空氣投入火焰,同時從門窗和一切縫隙中吸入室外的冷空氣來補充,這樣就浪費了能源,在加熱一隅的同時冷卻了別處。請參見下圖。

 

燒氣的壁爐分成nature gaspropane兩種,前者又分成原裝和改造燒木壁爐的插入式insert兩種,而insert又分為直接排氣direct vent和自然排氣nature vent兩種。自然排氣是傳統方式,隻有一根煙囪管排廢氣,從室內吸取空氣助燃,熱效率較低,這與上述燒木壁爐是同樣道理;直接排氣是較先進的,有兩根管直上煙囪,一進一排,用室外空氣助燃,熱效率較高。其封閉的燃燒爐體使所有熱量都留在室內,即使不燒時,也不會讓熱量從煙囪流失,同時還保持了室內的空氣質量。這兩者的價錢要相差幾百元,我傾向於用較好的直接排氣了。下麵是direct vent的示意圖。

 

更具體一點的直接排氣式壁爐(插入式),可看下圖。

 

在購買和安裝壁爐的價格構成上也有學問,且不說人工,單是買壁爐本身,就有排列組合的多種選擇。第一個是燃燒器鐵盒子本身,第二個是周邊的擋板裝飾,第三個是煙囪管道的配件。前二者又有材料、顏色的不同選擇,如在火苗前的是木柴、卵石還是玻璃?擋板風格是傳統還是摩登?黑色、彩色還是金屬色?此外還有有線或無線的開關、溫度控製等等,真能讓你挑花了眼。這選擇到現在也還沒有塵埃落定,下麵是我重點考慮過的兩款。

 

選擇和等待報價很費時間,我不能幹等呀,就開始自己動手了。先拆移開了家庭廳裏燒木爐子的周圍擋板,再把與煙囪liner的連接拆開。這個鐵盒子極為沉重,我一個人,用了撬杠,再加墊木,終於把它移到了平車之上。

 

我把它推出家庭廳的玻璃拉門,暫時安放在deck上。又從deck上登梯爬上屋頂(我這房隻有一層,登頂不難),到煙囪處把liner的帽子拆下,把整條liner從煙囪裏向上拔出來。這部分沒有照片,因為在屋頂上為了安全,不宜拍照。那個煙囪的磚石部分也需要修理,就這麽著從地下室牽連到屋頂了。此處不詳述,這該是另一篇文章的內容了。

 

拆出來的liner管道和帽子。我要把這個燒木壁爐移到地下室去,管道不夠長了,至少帽子還可以再利用。

 

誰想到牽連還沒有完。要把燒木壁爐從陽台上移到地下室,可下台階經後院進後門,這就不能靠平車了,要靠豎立的推車dolly。摸摸輪胎有點軟,我就用自己的氣泵給它打點氣。這氣泵我平常是打釘槍用的,所需氣壓較高,我在打氣時就忘了調整氣壓了,於是就悲劇了。

 

砰然一響,輪胎爆裂,我跌坐在地上,手指劇痛,變形不能彎曲,這是“腫”麽了?我意識到這下問題大了,趕快去醫院看急診。拍了X光片,是右拇指關節脫臼,醫生把它按回去了。這說起來簡單,卻耗費了3個小時。

 

本來想把扭曲的手指X光片也貼出來的,轉念一想還是別這麽“露骨”地炫耀自己了。好在還不太嚴重,此刻我還能用青腫的手指打出這篇文章來。可是多久能恢複呢?洋醫生說一周,網上的中國醫生說三周。哎,我的工程怎麽辦呢?

 

Handyman沒了手,而且是右手,還是handyman嗎?

 

且待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