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看市容(二)
文章來源: 房崇2011-05-03 07:39:59

那天因為辦事,也因為想故地重遊,從朝外大街上的神路街、東大橋,向南漫步走到長安街,沿路順便拍下一些街景。



東嶽廟,是在新樓群中難得保留下來的一片古跡。我原來常路過這裏,曾是一座破舊的工廠。現在改成了民俗博物館,我卻沒有進去參觀的興趣了。



東嶽廟對麵的牌坊,建於明代,是磚石建築比較耐久,是北京城保留下來的少數牌坊之一。原地名神路街即指此後的路。現在成了新舊對比的參照物。



這個小店就在牌坊旁邊,外牆裝飾很有意思,但頂上的“高速”二大字不知何意。



東大橋路口。街中間的工棚是正在修地鐵六號線,現在修地鐵是僅開幾個小口,在地下掘進,對地上的交通和生活影響較小。我還記得地鐵一、二號線初建時,是文革期間大開膛挖開的,要影響地麵生活好幾年。



從東大橋向南走,路過芳草地。這裏原有一著名的小學,因有許多外國孩子(外交官子女)上學而著名,是北京最早的國際學校。現在這裏剛建成一座大廈,還沒開張。才知道譯成英語原來是這樣的。



遠看那座芳草地大廈,原來是三角形。我覺得這外觀怪異,不實用,意思好像也不太好啊。



再向南路東,就是現在很有名的世貿天街,這名字很誇張,但英文名卻是很普通的The Place,兩者完全不對應。



世貿天街最著名的招牌就是占滿一條街長的天棚大屏幕。白天沒有播放,後來一次晚上路過,大屏幕確實流光溢彩,很招搖。



上圖是世貿天街的主體建築,裏麵無非是名品牌的高檔店,我不看也罷。



世貿天街商場內部一景,很像北美的某個大mall。



靠近出口處。右邊的星巴克咖啡,是白領小資男女相會的地方。



再向南走,這條路的南口麵對長安街,就是著名的秀水街。20多年前就是一條擺滿地攤專對老外的小街,後來蓋了大廈,攤販進樓。因音近而譯成Silk street,現在以賣絲綢為主,主要是忽悠老外的。進去轉了一圈,空手又出來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