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觀房報告(四)WHO? 要買房,該找誰?
文章來源: 房崇2011-03-06 08:04:46

4, WHO? 想買房,要找誰?

想買房,就要立刻著手做兩件事:一是了解市場,二是找地產經紀,這是互相關聯的兩件事。了解市場不能全依賴經紀,但有了經紀才能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市場。平常在本地買房的經紀好找,可是奧蘭多遠在千裏之外,又素無瓜葛,這地產經紀該怎麽找呢?而且實地考察沒幾天,要速戰速決,等到了當地再聯係經紀就晚了,應該在出發前幾天就聯係好,要來資料,在家就開始做功課。

辦法無非是網上搜索、媒體廣告和朋友推薦這幾條。我很難歸納出哪種方法更好,就說說我的個體經驗吧。

(一個公寓小區裏,風景如畫。)

在文學城的投資理財壇考古,能看到去年有一網友,介紹奧蘭多房地產情況,他似乎原來在美國東部,自稱是在 09 年考察了全美各地的房市後,奧蘭多最具投資價值,就戰略轉移過來了。他不光是自己買房,而且考取了佛州的地產經紀執照,兼做買賣和出租管理。我選奧蘭多就受了他的影響,人家是有考察比較後的選擇呀。可惜他不經常上文學城,我出發前給他發的信未見答複。

通過另一網友的介紹,我接觸了一位西人經紀,感覺人很聰明,也十分專業,效率很高。但也正因為太專業了,所以她隻管買賣,不涉管理,僅答應以後可以介紹專業管理公司。比如在看房時問她可以租多少錢,她說要查 MLS 係統中的記錄才說得準。這答複不能說不專業,但可以說不熟悉。對我們這樣的遠途投資者,管理是一個大問題,還是希望能與買賣合並考慮,兼顧起來。

於是發現了一個在奧蘭多找經紀的與眾不同之處:要找連買賣帶管理都包攬的,才是外地投資者的上選。上篇的跟貼裏有網友提示要先找好管理公司,實地看過才知道其實可以合二為一。因這個城市出租房多的特殊性,很多地產公司都兼做管理,從比例上比別的城市多得多。我又接觸了兩個華人經紀,都是如此,但有人是限量,隻管通過自己買的;有人則多多益善,敞開管理之門。

(一個公寓小區裏的公共會館club house。)

與朋友一起,跟著他聯係的華人經紀跑了幾天,親眼見到這經紀十分熱情,事事親為,多頭管理,馬不停蹄。其熱情待客遠超過了專業要求,在不必要的方麵用力太過,但在專業範圍內的作 offer 、與賣方溝通摸底方麵卻不夠給力。我們出了 offer 但沒有拿到,就輸在不熟悉規則,不知己知彼上。在我們最缺乏的方麵這經紀沒幫上忙,所以隻好轉投他人。

於是又聯係了另一位華人經紀,也是自己的公司,自己做 broker ,但是比前一家規模大一點,人員有分工。我覺得這位更加精明幹練,反應迅速,至今合作愉快。

在華洋經紀之間有文化差別,在不同個體之間也有性格差別,我這次的感覺太明顯了。西人經紀基本上生意就是生意,客戶就是客戶,心裏的界限很清楚,在專業方麵做好,但私人關係絕不涉及。在奧蘭多,西人女經紀不讓上她的車,到點不提吃飯,也不提自家的事。而華人女經紀主動要求上我們的車,哪怕很擠;主動請我們吃飯,甚至主動帶到自己家裏,展示一番。但作為客戶,你更喜歡、更接受哪一種類型呢?反正我需要的不是過分親密,我更重視的是專業服務和效率。作為華人愛講人情,或許把二者結合,各有取舍為好。

(這個獨立屋是銀行所有,價格不到20萬。)

除了買方經紀和房產管理之外,買房中還要間接與賣方打交道。奧蘭多的房產賣方與別地不同,那就是市場上有一半左右的房是 foreclosure ,就是銀行收回後在賣;還有 1/4 左右雖是原主在賣,卻是價低於債的 short sale ,就是談成了也還必須要等待原貸款銀行的批準。就是說,這 3/4 的房子都不是與自然人打交道,而是要聽命於銀行。這裏就存在一個買賣關係上的不平等,小個體與大銀行,明明是我出錢買,卻似被施舍恩賜一般。還有銀行的規矩一般很僵硬,說不行就不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我原來不明白,為什麽沒有競爭也要全價甚至加價才能買到?後來才知道是銀行的定價已經很低,他們沒有權力再降,他們也不怕一時賣不出去。這決定了買主出價時,不能按一般常識砍價。

 

(一個銀行賣房裏的廚房。)

還有第三個角色,卻還是銀行,這裏我說的是買方的貸款銀行,如果你不能夠或不願意付全款的話。在看好房出 offer 的時候,賣方銀行都要求買方有資金證明,或者證明自己有錢,或者是買方銀行的預先批準貸款額度信。這對於美國的買主,不是什麽問題,對我們加拿大來的外國人,就是個問題了,當地銀行不貸款。好在加拿大的皇家銀行( RBC )和 TD 銀行在美國開設了分行,可能主要分布在加州和佛州,都是加人南渡避寒集中的地區,為人民服務。這兩個銀行願意借錢給加人,可以連通你在加拿大的信用記錄,與美國公民同等待遇,貸款達 75% 。按我的經驗比較兩邊,就是處理得太慢。加拿大的房屋抵押貸款一般可以在 24 小時之內決定批準,在美國卻要等三個星期。還有 10 萬以下不可以借 mortgage ,不夠處理的麻煩和成本,要借隻能借 loan ,利息高達約 7% 。看來“白菜房”也有其壞處,不好借錢。你要想利用杠杆,借錢生錢,就隻能買十幾二十萬的獨立屋了。這涉及了另一個話題,以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