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催化家庭廳——房崇修房 88
文章來源: 房崇2010-10-06 07:09:28
“半閣樓”是bungalow的音譯,其實沒有樓,就是一層平房。在這平房中,在地麵上能有家庭廳(family room)的,十分少見,大約百裏挑一,多數平房的家庭廳或娛樂室recreation room都設在地下室裏。我這個平房就在地上有家庭廳,而且很大,這是我們決定要買此房的原因之一。

我之所以要不避煩難地把餐廳和廚房交換位置,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可以把廚房和家庭廳打通,使其摩登起來。原家庭廳是14x23英尺,僻處一角,大而無用,利用率很低。而原餐廳隻有12x13英尺,做廚房用太小了。把其間的牆拆除,兩邊空間就可以平衡利用了,用中國園林的理論,還可以互為借景。

舊1,原家庭廳進門所見,壁板和地毯都很暗。



舊2,反過來看外牆一側,對麵就是將拆除的牆。後來的廚房侵占過來4英尺,櫥櫃建到了窗簾的邊上。



舊3,內牆一側,後來門被堵上了,卻在左牆拐角處新開一門通車庫。



舊4,今年3月,開始拆牆,第一次隔牆看到家庭廳。這時已經裝了頂燈和新的玻璃拉門。



舊5,其實是半新半舊,今年7月初,剛修完廚房時,家庭廳正待開工。這時已經開了天窗,換了牆麵,開了車庫門。從天窗到中心島台麵的頂端,就是原來牆的位置。新廚房長16尺半,給家庭廳留了19尺半,兩邊都夠大,感覺平衡了。



又是3個月過去,現在終於可以看新圖了。
 
在一年半以前,看過我初登文學城所寫的《且看舊貌變新顏》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我在那個房子裏的沙發、掛畫和擺設,它們曾引起過一些讀者的興趣。我沒什麽新鮮的,把它們統統又挪到了這兒,就使屋裏充滿了中國風味,還是古典的。就是說我的家庭廳的變化,主要是靠中式擺設充實起來的,所以叫“東風催化家庭廳”。此其第一義也。

新1,家庭廳靠外牆一側,可與舊1對看。


 
新2,靠內牆一側。一對沙發已經用了11年,是我家最舒服、使用率最高的一套。中間的方沙發桌是同時買的,台灣產,我們喜歡它的中式風格。



新3,壁爐位居正中,是視覺中心,被我包砌了人造石頭而改變了外觀。剛砌完時最上邊距頂有1英寸的空隙,不好看,我又加了一條窄的crown moulding,作為石牆的收束。



新4,這是個原有的插入式燒木壁爐,我在去年夏天剛開始修這個房時,曾打算換一個燒煤氣的。是某燃氣設備公司的銷售員起亞勸我留著它,我才知道這家夥也值三千多,能大大改善木頭燃燒的熱效率。(順便說一句,我的博文發表以後,給他帶來至少幾十個生意,但我分文未得。)後來我仔細一研究,發現前下方是鼓風機,可以把熱風吹進室內。可是居然有這樣的前房主,竟把電線給剪斷了,可能他認為禿尾巴好看?也就是遇上了我這樣的後來人吧,我從別的報廢電器上拆下一根電源線,把鼓風機修好了。本文標題裏的“東風催化”,此其第二義也,還是語帶雙關哈。


 
新5,此圖是為了顯示我從木壁板改為石膏板的牆麵,在距頂近1尺處是新舊銜接的縫,用一條moulding蓋住了,沒有再加crown moulding。頂上裝了9盞射燈,石牆上的木台是自己做的。我不會做家具,隻能做很簡單的木工。



新6,另一角擺電視。我說這屋裏所有的家具和擺設都是原來秀過的,隻有電視是例外,換了台新的,卻不常看,因為我除了幹活,業餘時間都泡在網上了。千萬別跟我說電視跟這屋的風格不協調,family room的主要功能就是看電視呀!



新7,再次不能免俗,這個窗簾也是4年前從北京帶來的。原本是為另一個房子訂做的,做活的師傅很驚訝其短,說是我量錯了。其分量很重,占了行李的大部分。這個玻璃拉門是8尺寬,而窗簾寬12尺,兩邊各餘2尺,這樣在拉開時可以把門完全露出來,不掩其寬。上麵的橫杆是舊物,我隻把已老化和磨損的拉繩換了根新的。所以在後院門裝這麽厚重的簾子,是為了在晚上不看一片漆黑,溫暖舒適些。



新8,轉過一圈,再在一張圖裏看個全貌,此圖正好與拆牆那張舊圖4是一個角度。右邊露出廚房的一角,可知二者的關係。牆漆的顏色在剛刷的時候,感覺太淡了,曾考慮要不要在正麵兩側加重顏色。但是擺好家具掛上鏡框以後,因其色調深重,非黑即深藍深棕,就壓住了,不顯平淡,反而映襯,突出了主體。地板我已經專門講過,不提也罷。



我估計可能有朋友對我擺的瓶瓶罐罐和掛的字幅有興趣,本想接著秀一些近景。但轉念一想,我這不是講修房的帖嗎,要是借機秀“寶”就跑題了。要知道,我是很講究文章結構緊湊的。看大家的反應吧,如果願意看,我就另開一帖,專講那些所謂“收藏”。所以加引號,是因為它們都是仿品,都很便宜,但搜集不易,敝帚自珍。

這三廳修好,是完成了我這房子的一翼。我花了一年多,地上一層隻修了一半左右,加上同樣大的地下室,從麵積上算我才完成了四分之一。當然這裏麵包括了最難的一個廚房兩個浴室,從工作量算也就完成了三分之一吧。下一步,我將要開始修臥室了,還是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