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磚地磚任我貼(上)——房崇修房 40
文章來源: 房崇2009-12-16 08:19:18

牆磚地磚任我貼(上)——房崇修房 40

工程進入到貼瓷磚,應該說進入到我的強項了。在過去 7 年裏,我貼過的瓷磚不下 3000 平方尺,而且都是自家的。我實驗過在各種不同的表麵上,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效果。我知道了最穩固最容易貼的是水泥地麵,最難最不能直接貼的是硬木地板。我知道了決定瓷磚貼得是否結實的是兩個方麵:地板的穩定程度和表麵的材質。我漸漸掌握了切瓷磚的幾種不同工具和技巧,我也熟悉了如何布局配色,怎樣排列整齊。 04 年在我的第五房裏,就有不相識的白人長者稱讚我鋪的地磚比他雇的專業人還好,再發展了五年,我的水平達到什麽程度了?嘿,反正現在不興謙虛了,就吹唄!

所謂鋪磚( tile )包括兩個方麵:瓷磚和天然石材磚。石材磚分很多種,有光滑的,也有粗糙的,它們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比較貴,一個是比較嬌氣,都需要事後的保養,所以我沒有裝過。 另一方麵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瓷磚,ceramic 其實是個大概念,就是陶瓷,包括了陶磚(還是 ceramic )和瓷磚 porcelain 。後者看起來更細密,是防滲透的高檔瓷磚。我以前也沒搞清二者的區別,這和 ceramic 的廣狹兩義有關,也和中英文的轉換有關。以前我鋪過大量的陶磚,這次的壁磚和地磚,我都選的是 porcelain ,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瓷磚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說貼磚以前,先看看我的工具。切瓷磚最主要的工具是濕鋸,就是有高速旋轉的鑽石鋸片,加水降溫鋸開瓷磚。 7 年前我花 150 多買的簡易濕鋸,靠它鋪了 3000 尺,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中間換過一次鑽石鋸片,現在它還能轉,可是不好用了,鏽得像個古董。為了這次的工程,我又買了個新鋸, 200 元不算貴,原來那種簡易的,隻要 6-70 元就可以買到了,都是拜中國製造之賜。把新舊鋸擺在一起對比一下。
 


切瓷磚的第二工具是手動的“鍘刀”,它完全不是鋸,其原理與裁玻璃一樣,是先把瓷磚的釉麵劃破一條線,然後施壓破為兩半。它隻能切全程直線,開始我沒有用它,用後才發現,它與濕鋸是相輔相成,各擅其長,如果隻切直線,它要方便、快速也幹淨得多。旁邊的鉗子就算第三工具吧,有時修補一些邊角處有用。



我選的瓷磚已在上圖中顯示,12 x 12寸,本來是地磚但我用作牆磚。所以用這麽大塊的上牆,與我設想的整體裝飾風格有關,至於是什麽風格,我想到最後總結看全貌時再說。所以選比較深的顏色,是因為它們所處的位置是淋浴的牆壁和浴缸周圍,要與浴缸的白色和牆漆、地麵的淺色區別大些,更為醒目,顏色與淺色是協調呼應的。

大麵積的牆磚顯得單調,需要加些花邊來調節, 就是accent。也是出於整體風格的考慮,我不用真正帶花的邊磚(都比較貴),而是用同廠家同色係的2寸小片組合,把12 x 12一破為三,就是4寸寬,來代替花邊。



鋪瓷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選擇就是從哪裏開始。我選在正麵牆浴缸上的左角開始,是因為這裏最顯眼,這一橫排整磚決定了所有其它磚的高度。用桶裝的白色膠貼牆磚,是因為其粘性大,可以在幹以前掛住牆磚的分量。我這時用的是兩年前的剩膠,所以有些幹澀,但仍然可用。這是貼的最初兩塊。



這是浴缸的另一邊。



貼到一半的時候。貼牆磚一定要自下而上,磚間一定要加spacer,這不光是為了整齊,更重要的是支撐,否則那麽重的磚,在膠凝固以前會往下“出溜”的。我們希望間隙細一點,用的是1/8寸的spacer。



當牆磚貼到淋浴有水管的地方受阻,需要在瓷磚上打洞。以前貼小壁磚,到此是用濕鋸鋸一個口子了事,會有鋸口露出來。在大磚上如果也這麽做,就太難看、太低水平了,所以要鑽一個孔。我用水管工用防水膩子圍了一個圈,中間積水降溫,鑽頭是特殊的,與鑽木頭的不同。



當瓷磚貼到最後一排時,要加上一條塑料邊,把外沿封住,就是為了美觀。這膠已是又買了一桶了。



壁磚貼完以後的整體效果。還沒有填縫就是grout,這要等至少過夜,待膠硬化後再繼續,我打算等鋪完了地麵磚以後再做。



我得歇會兒了,你也先歇歇,下次再講鋪地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