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廚房進化史(下)
文章來源: 房崇2009-12-09 22:51:20
上集裏講了我的頭六座房子裏的廚房,沒有太出彩,因為照片不大不清楚不精彩,更因為我修的水平有限。下集隻講兩座房子,希望比前六房有所提高。

2007年第七房。這座房子本來買的時候是投資房,是想快速修好轉手就賣的,英文叫fliper,本不該入這個係列(我買後自己沒搬進去住過的房比住過的多,都不算我的進化史)。可是這房空賣了三個月無人問津,我們隻好先賣掉了第六房,自家搬進來住了一個月,所以也得算是我曾經的家了。

這是原貌,廚房小而封閉,但oak實木的櫃門質量不錯,顏色也不過時。我打算保留它,覺得這樣錢就省了。



這房子裏還有第二廚房,在樓上原來的一間臥室裏,比較新,是老人行動不便的產物。我想,它必須得搬家。



現在隻說第一個廚房,我做的最大一個改變是把通餐廳的牆拆開了上一半。本來按現代開放式的格局,還可以拆得更大些,有些洋人的改建是把兩麵牆都拆了,或者拆一麵。但是我太太的意見比較保守,我又要省錢,就中庸了一下,隻拆了1/4,半開放了。這是新貌。



第二個改變是櫥櫃,我雖然留用了舊櫥櫃,但是移動了其中一部分的位置,增加了兩個櫃子,水池從局促一角移到了中間,目的是更舒展一些,雖不能擴大麵積,卻有點大廚房的感覺。水池櫃和右上角的透明櫃是新加的。我是從IKEA買的櫃體,到HD配的實木櫃門,再stain成盡量接近的顏色。這樣做的結果冰箱被移到原來放飯桌處,其實是個缺點,但是條件所限,難以兩全。



這是我第二次換裝花崗岩台麵。地麵瓷磚,我有意用不同顏色拚了一個圖案,有點像瓷磚小地毯,其實也趁機打發掉一些剩磚。

上市三個月後因為賣不掉我們搬了進來,還接著賣,所以又拍了一次照片。這個攝影師沒有上一個認真,隻是鏡頭更廣角。



回過頭來再提一下那個第二白廚房,我把它從臥室拆出,卻並未恢複臥室功能,而是改成了主臥的套浴。拆下的廚房在下麵一層的原洗衣房裏重新排列組合,再裝起來,還是第二廚房,隻是更換了台麵。這是我很自豪的一個異地重組再利用,可惜沒有拍照片。

2007至2009年第八房。原房建於80年代,業主某台灣銀行很廉潔奉公,一點都沒有裝修改進。請看原貌。







我在施工過程中拍了兩張照片,留此存證。





這次的廚房改造,是我積累了多次經驗後的一個總結。舊櫃全部拆掉,後來賣了幾百塊錢。新櫃從DirectBuy定做,是櫻桃木(cherry),櫃門的款式實際上與2004年第五房相同(兩個不同廠家)。這既是考慮到中檔的成本控製,也是因為我們喜歡這種既不過分簡潔現代,又不過分繁複古典,恰到好處地雅致。









因為這次的照片資料比較完整,我就不多說什麽了。以上照片是我自己拍的,下麵兩張出自專業攝影師之手,比比效果如何。





我的廚房就說到此,至於家裏的其它部分,資料還有一些,但是不完整,無法形成係列。見好就收,我家進化史係列就在此高潮處結束了吧。要問我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學電影導演說一句:下一個。我將回歸《房崇修房》的係列報道,等明年再秀我的新房,必將好過以前的任何一個,這一點我是敢打保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