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左,川普朝右
文章來源: 舒怡然2016-09-25 15:44:22

世界向左,川普朝右

怡然

美國大選已經進入白熱狀態。支持川普還是希拉裏,可真成了虔誠選民的問題。看看兩位已近花甲卻依舊隻爭朝夕的老人,其孜孜以求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自步入競選總統陣營伊始,川普就當仁不讓地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然而,觀其言行卻不難看出,川普並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家,所謂右翼政治家也得相應地打上引號。他的許多主張和觀點,根本算不上右翼。他以共和黨身份參選隻是一種策略,因為共和黨至少務實一些,而且敢於承認社會問題的存在。而在其他許多方麵,川普與共和黨保守派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的,他因此戲稱自己是“有常識的共和黨”。

川普唯一比較右傾的主張就是移民政策,比如驅逐境內所有非法移民,打造一道美式長城,把那些偷渡客堵在境外,這頗有些中國式思維“防患於未然”。還有暫時禁止某教入境,等等。至於川普的這套移民政策是否能夠付諸實踐,是否能夠奏效,那可是尚存變數的。

姑且不論川普的移民政策是否切實可行,與民主黨比較而言,他顯然是偏向右翼的。但是我們能否由此就斷定,隻有民主黨才是支持和包容種族平等的一方,依據是民主黨的價值取向是自由開放包容的?其實,問題遠非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

上個世紀出生的人,對於納粹希特勒喪失人性的暴行永遠是那麽記憶猶新,因此對極端右翼有談虎色變的心態,也就不足為奇。然而,近年來美國民主黨的很多表現,很難證明民主黨比共和黨更包容。縱觀曆史上那些著名的種族歧視的實際案例,比如二戰期間日裔被關進集中營;李文和案件以及梁警官案,基本上都是發生在民主黨執政期間,這決不能簡單地歸咎為僅僅是一種巧合。如果包容不是貫徹於具體的社會行為當中,掛在嘴上的包容又有什麽意義呢?

這個世界是在不斷變化著的,那些政黨的綱領不管是左也好右也罷,我們應該看重的是其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策略,而不是那些空洞的“價值觀”。對於少數族裔更是如此。

我們不妨看看歐洲近些年的移民狀況。默克爾一腔悲憫和頗具人文情懷的難民政策,不但使德國恐怖襲擊事件頻繁不斷,安定的社會人文環境不複存在,而且也給整個歐洲的前途蒙上了陰影。如果說歐洲麵臨今天這樣的局麵,是長期以來政界及學術界左傾思潮盛行的結果,這並不為過。所以,“左”也未必就能減少種族問題,高調的“價值觀”和虛空的“包容”,對於複雜的移民問題乃至社會問題,幾乎是於事無補的。

那些支持川普的選民也未必完全讚同他的主張或觀點,包括他那套不怎麽靠譜的移民政策。然而,當整個世界有朝“左”越跑越遠的趨勢之時,川普無疑成了另類路標,讓那些獨立思考的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平衡的力量。這大概也是民主的益處,它賦予人們自由思考的權利,也賦予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然而,任何一種選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寫於2016年9 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