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兩條河 | 魯鳴
文章來源: 魯鳴2019-07-10 04:21:48

人生兩條河

 

(魯鳴攝/紐約)

 

文/攝影:魯鳴

 

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暗戀XXX》,從初稿到第六稿,已五年了。還在修改。總覺得不夠滿意,差一口氣。

因為微信,數千讀者在我的朋友圈,120個群。其實就是發我的帖子,即原創文字和攝影。作為作家,應該是開放型。

基於以上兩點,我把讀者朋友的問題在此以問答形式,回答大家。

 

問:你很少寫小說,基本上是隨筆和詩。你能不能談談你的寫作?

我全職做信用風險分析,獨自養家糊口。初稿大都是上下班路上坐火車和地鐵時寫的。寫小說,需要虛構相對完整的情節故事。我的功底達不到在這樣業餘時間寫太多。而詩來得很快,通常是激情所驅,靈感來了,半小時也許就完成了初稿。隨筆完全不需要虛構,就跟講話一樣,寫得快,碎片時間裏容易完成。

       寫作,是我的思考方式,一種靈修。我的攝影亦是如此。藝術,讓人進入美好世界,不管是文字還是照片。即便是講述罪惡的故事或照片,文字藝術和攝影藝術本身是形而上世界,讓原創作者進入不需要現實圈套而盡情享受其樂趣。如果說職場是我人生的一條河,那麽寫作是我的另一條河,我喜愛它。

 

(l魯鳴攝/墨西哥)

 

問: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背道而馳》,是一部罕見的描寫男人性心理的作品,2005年就在國內出版了。在當年被封殺的北大藝術節,它被評為最佳小說。但很多讀者並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再版可能?

這部小說,動機是普及艾滋病知識。我做了七年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自然而然就把它寫成了男人心理分析小說:一夫兩妻,婚外情和彎男。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專業是在社會醫學係。寫這樣題材,是上帝揀選。我早上3、4點鍾起來,寫到7點去上班,加上周末,初稿花了半年時間。我請著名紐約編輯王渝老師給看了一下。她給我提了很好的意見。花了幾年時間,不斷修改。聯係了很多出版社。花城和安徽文藝出版社先後想出的,編輯給我寫了大讚的回信,但最終都沒有出版,因為艾滋病和彎男題材太敏感。

在寫這部長篇之前,我隻發表過幾篇短篇,沒寫過中篇。以這樣寫作經驗,我對這部長篇很滿意。國內電影導演找過我,說要把它拍成藝術片拿到國際電影節,不了了之。

 

(這本書有兩個封麵版本)

 

這部小說印了三萬五千冊,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出版人很有信心,第一次見麵就把全部稿費給了我。但是這書沒法大張旗鼓宣傳,靜悄悄地賣完。盜版無數。書一上市,我在北京地鐵裏就看到了盜版,還買了一本。

再版可能性幾乎是零。有出版人對再版此書很感興趣,讀完後說:即使今天,這本書太前衛。沒敢出。我很理解。

書潮如海。買書者少得可憐。想擁有和讀紙書的讀者,可到淘寶網去購買,要輸入我的名字,因為後來作家李鳳群也寫了一本同名小說,內容完全不同。

必須指出,小說的章節題目不是我起的。為市場效益搶眼球,它們被弄得非常情色。即使如此,我非常感謝出版人。沒有他的膽量,這本書肯定還隻在我的電腦裏。

 

問:既然第一部長篇出版得如此艱難,第二部長篇《暗戀XXX》應該是國內出版社都能接受的題材吧?

從書名可看出,這是一部暗戀的故事。題材沒問題,關鍵是如何寫。

比我寫得好的作家大有人在。書又如此之多。我再添一本,如果沒有獨到之處,如果隻寫暗戀,那就算了。這本書,是針對這個顏值時代而寫。主角是獨生子,醜男,網癮,手機控,內向,很宅。這樣一個年輕人,他在寂寞裏一直暗戀著大美女,就象毒品,坑害著他。

這部小說,最大膽之處是描述他的自慰,超出了我讀過的所有中外嚴肅小說(恕我孤陋寡聞)。之所以用嚴肅兩字,因為它不是色情小說,而是通過故事來分析男人性心理。現在,性心理學家把自慰稱之為“與自己做愛  ”。考慮到要在國內出版,我寫得很有節製。即便如此,可能還是要刪掉一些。

有兩位出版人讀過書稿,都給否了。我還在修改,會努力。希望港台出版社能出版它。

猶如《背道而馳》,我希望這本小說也能突破文學界限,彌補空白。

這是一部成長小說,青春小說,關於罪的小說。我把書的前言和後記附在貼子後麵。供感興趣的讀者。

人生兩條河。人生豈止兩條河。對於詩人和作家,生命裏任何一條河都是一種魅力,而不應該是毒品。

 

(魯鳴攝/紐約)

 

附:

 

作者前言

 

 

          《暗戀XXX》(以下簡稱《暗戀》〉這部長篇小說的靈感,來自我的故鄉廣西柳州的一個真實故事。

            我在柳州長大,在那裏生活了十九年。上大學後一直到出國留學前,我經常回柳州探親。前幾年,還為《柳州晚報》寫過專欄。寫這部小說,是一次心理上的故鄉之旅。我把小說背景放在了柳州。整個寫作過程,我的時空穿梭在故鄉中。

           這部小說不是一般通俗的愛情故事。我更願意從非學術的嚴格意義上稱它為男性心理分析小說。

        就人的愛情心理而言,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暗戀。但要把這種心理貫穿於一部長篇小說之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部小說的構思,我把立足點放在心理描述上,挖掘人性的多麵,把重點放在男主角過於內向性格和對自己長相的自卑由此產生人際互動障礙,而不是暗戀本身。這樣一來,把變化多端、不可名狀、難以界說的暗戀心理包括潛意識用文字表現出來,就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艱巨任務。

            寫完初稿,正天亮。我在山裏鄉舍。我問自己,我為什麽要寫這樣一部小說。題材好。非常有挑戰性。最主要的是我想寫一個失敗者。這年頭,關於成功者的故事到處都是。我沒必要再去添一本。

            一個人的憎恨總是集中在那種使其意識到自身劣根性的東西上。故事主角韋鋼,獨生子,從小被溺愛,是典型的網控和手機控,心理很扭曲,自卑內向,有社交障礙,卻很偏執。這個出國留學過的80後,從初中起暗戀驚豔美女莫莉香十五年,自始自終意識到自己的弱勢,由此陷入變態和幻覺。借用北島書名,我把這部小說稱之為 “失敗之書”。

            現在我才明白,我內心裏要叛逆,要寫獨特的東西,一如我第一部長篇《背道而馳》寫的是男人性心理。

            我們總強調獨立思考,事實上社會所約俗的群體行為,絕大多數是反獨立思考的。在愛情和婚姻問題上,同樣如此。高富帥和顏值,已成為這個時代愛情的耀眼標誌,融入人們最時尚的漢語新詞裏,充斥著我們的網絡和言談。

            我們每個人都在好壞之間,在正常和反常之間。人的心理都有不正常的時候。在正常日子裏的反常心理和異常生活中的正常心理,構成了人類正態分布下的個人軌跡。每一種情感,一旦走向極端走入反麵,都會變成毒品。我把韋鋼這個“壞人”當作“好人”來寫,把他反常的暗戀心理放在正常言行分布之間。所謂反常,乃是言行結果超越了人們意誌所預料的影響而起了負麵作用或結果。本能欲望以反常方式被激活後,一旦涉及到他人就有可能對他人或社會產生惡果,不是傷害了自己,就是傷害了別人,而這種激活會在普通正常人身上出現。小說結尾,韋鋼“對自己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都感到很惡心”。這種惡心,是老百姓如今在飯桌上抱怨社會問題和八卦時常用的詞語,也是對讀者閱讀心理的挑戰。

            法國哲學家布朗肖說:“寫作就是發現異己,把思想中的那個不認識的自己發掘出來。” 這個“自己”,不局限在某個人本身,而是人類。在這個手機時代裏,人類的確對自己迷惑。在這部小說裏,一直暗戀著莫莉香的韋鋼,自始至終都處在對自己的迷惑之中。這是當下世界很多人的困境。       

            罪,不是對於善惡觀念的抽象思辨,而是與生存中的個人緊密相關的欲望與事實,是人生的真相,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麵對的挑戰。與其說這部小說是一部關於罪的小說,不如說是關於青少年成長的一部青春小說。

       在今天這樣競爭非常激烈而容易讓人焦慮的社會裏,人們在手機掌控下過日子,以輻射多元形式給人傳遞著不安穩和破碎的信息。這種不安穩和破碎,使人對自己對世界呈現出不確定的意義。本書男主角韋鋼的暗戀故事,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在當代人焦慮中的心理活動。如果讀者能夠透過故事看到這一點,那麽這部小說的文學和社會心理學意義就不僅僅是不可思議的一場暗戀了。       

 

後記:地鐵火車上誕生的小說

 

《暗戀》,是我的第二部男性心理分析長篇小說。距離第一部長篇小說《背道而馳》的出版,已有十三年。

在我的非文學著作《軟能力:在競爭中勝出》在2009年出版後,我沒打算再寫長篇小說。原因之一是我全職從事信用風險分析工作,跨界寫作在時間上有難度。時間是我的青春少女,太寶貴。我的興趣愛好很多,除了寫作,我喜歡玩,喜歡逛博物館看電影,欣賞現代舞和音樂,酷愛周遊世界和攝影,不想把有限的業餘時間花在吭哧吭哧的長篇寫作上。

2013年底,我有了第一個iPad。用了半年後,我開始在iPad上寫長篇,因為太方便可隨身攜帶在包裏,把零碎時間用來寫小說。iPad又比手機大,讀寫起來不費勁。每天上班,我需要坐郊區火車到城裏再坐地鐵到公司上班,來回近三個小時。花了兩年,我在火車和地鐵上用iPad寫出了《暗戀》的初稿。

自己對初稿不滿意,就把它擱淺了兩年。2018年夏天,這時我已在城裏有了公寓,不再坐郊區火車,但隻坐地鐵路上來回也要兩個半小時。我再次開始動手修改《暗戀》,大部分時間都是靠在地鐵車廂裏碼字。

我要感謝蘋果公司生產出iPad,讓我有了再繼續寫長篇小說的欲望。我把這本書稱之為“地鐵火車上誕生的蘋果小說”。

我也要謝謝你讀我的書。如果你錯過前言,我建議你先讀讀它,也許能幫助你理解我為啥要寫這第二部男人性心理分析小說,也許也有助你對這部小說本身的閱讀。

此刻,當你打開這本小說時,不會也在地鐵火車裏吧。你會不會就是韋鋼或王力成?你的莫莉香或張曉丹是不是比小說裏的她們要幸運得多?我想說的是,這部小說其實是我的第一部男性心理分析小說《背道而馳》的青春篇。那部作品裏兩位主角米山和李之白登場時都是過了三十歲的男人,而這部小說裏的韋鋼和王力成都在不立之年三十歲之下,其故事追朔到從初中開始,穿插了更早的時光。

我不知你是否留心了最後一章裏的一段文字——“韋鋼看了一眼桌上自己的空酒杯,內心有一種想哭泣的強烈感覺,不僅為自己,為天下成千上萬的中國孩子哭泣,他們的父母實在不懂得多多讚美鼓勵自己的孩子!” 他對母親說:“老媽,你從來就沒有表揚讚美過我。我就是這隻空酒杯,你從來沒有往裏倒過美酒。”

正因如此,我希望在地鐵上火車裏讀這本小說的你,不一定是年輕小夥子。父母和美女們都應該讀讀裏麵的故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心理分析的故事,都是跨越性別而值得我們去了解的。了解別人,不就是認知我們自己和認知孩子的過程嗎?

 

*****想讀更多作者的文字和攝影,可訂閱作者微信公號《一格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