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鵪鶉說的沙漠鬆露
文章來源: 5憂2012-12-29 20:33:20

        下麵的四條【卡塔爾】是“鵪鶉”連著織的幾條圍脖,俺看到後就將那幾個名字抄在一張小紙條上後去超市,到了超市發現小紙條丟在桌上沒拿,隻好自己找,找了兩圈都沒發現,放棄。

                    ~~~~~~~~~~~~~~~~~~~~~~

【卡塔爾】 這看似土豆的東西,阿拉伯語叫法喀(Faqah),其實是產於沙漠裏的一種塊菌,每年12月到來年3月為采法喀的季節,但收獲多少取決於沙漠裏的雨量。這種美味卻昂貴的塊菌,拉丁學名Terfezia,英文名Desert Truffles,中文叫沙漠鬆露。

【卡塔爾】 沙漠鬆露和更為有名的歐洲森林鬆露一樣,有黑白兩種,隻不過黑白不分明隻是象征而已,圖左為沙漠黑鬆露,圖右為白鬆露。白鬆露味道更好,價格也是黑鬆露的兩到三倍。人類最早關於鬆露的記載是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說的是一少年將沙漠鬆露敬獻給國王的故事,那是四千多年前的事了。

【卡塔爾】 今年雨水多,沙漠鬆露也多,下午去市場買了這一大盒白鬆露,花去兩百卡塔爾裏亞爾,其實我是占了便宜的。阿拉伯人相信沙漠鬆露有壯陽催情奇效,購買者多為男性,遇上我這麽個饕餮女子,好奇之餘就半賣半送了。鬆露和賣鬆露的人均來自阿爾及利亞,卡塔爾本地的鬆露要晚點才能上市

【卡塔爾】 阿拉伯人吃沙漠鬆露,講究點的炒蛋或者黃油清炒,不講究的沙漠裏燃起一堆火,把剛挖出的鬆露扔進去,當土豆一樣烤,真正暴殄天物啊。最能保持原味的還是去皮生吃,昨兒吃了一個,真不錯。午飯炒了一大盤鬆露炒蛋,想起以前在高檔餐館吃的那個量少啊,終於體會到暴發戶的炫富快感。 

                       ~~~~~~~~~~~~~~~~~~~~~

        從超市開車回家,突然發現路邊一個擺攤的象是賣這個後來被我家老貓叫“沙漠地瓜”的東東,立馬要老貓離開公路順勢進入沙地,在沙地上掉頭開到攤位前,隻見攤主麵前有三小堆俺左看右看都象土豆的東東,問攤主“這是法喀?”攤主兩手各舉起一個“土豆”高聲說:“法喀法喀,沙特法喀。”俺問:“咋賣?”攤主指著麵前中等大小的一堆說“1KG”,然後雙手伸出,比劃著10KD,再指著最小個頭的一堆說“1KG",用單手比劃著5KD,最後指著個頭最大的一堆說“1KG”,雙手伸出比劃了一個10,又伸出兩個指頭比劃表示2,算是讓俺明白了:這是沙特采來的鬆露,最好的12KD一公斤,中等的10KD一公斤,最差一等的5KD一公斤。

        俺又問:“這法喀咋吃?”攤主說了一個“water”後就開始用手比劃,先做了一個打開爐灶的動作,接下來比劃鍋子,加水,放法喀進去,燒開,拿出,削皮,剁巴剁巴,塊?還是片?不知道!再接下來說加調料(阿拉伯語)時俺就更聽不明白,看不明白了。算了算了,心想俺還是回家去微博那兒問鵪鶉去吧。

        以前隻聽說過鬆露,並沒吃過,也沒看到過,不知這東東長得啥樣?好吃不好吃?這次看到,感覺這鬆露長得實在是對不起吃客,太土豆了,不過沒吃過嘛,那就不管它3728的先買幾個嚐嚐再說。俺在最好的那堆裏挑了四個放在秤上,問攤主多少錢?攤主大概懶得算帳,又撿了兩個放上去,用手比劃出6,俺看秤上顯示0.5公斤,也懶得和攤主打啞語隻要四個,再比劃幾KD幾百飛(科威特錢,第納爾後麵是飛),就給了6KD(約21美刀),然後熱熱鬧鬧和攤主照了幾張相後開車回家去了。

         到家後給這幾個金貴的鬆露照了單照合照裸照後,就按鵪鶉的說法做了一個鬆露炒雞蛋,鹽放多了點,蓋住了鮮味,第2次再炒時,隻放了少許鹽,味道鮮美很多,不過,真沒吃出那個稀罕味來。

         圖:賣沙特“法喀”的攤主和他的法喀;鬆露炒雞蛋;白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