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7-3) – 玫瑰城佩特拉
文章來源: 5憂2012-01-11 01:01:52

        第三天和第四天:2011.12.24~25.

        佩特拉(Petra)在1985年12月6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同時被??(忘了在哪看到的)列為人生50個今生必看之地。

        我們在第3天早晨6:30憑前一天買好的8JD一張的車票坐在了去Wadi Musa的公共汽車上,3小時後到達終點站,又花2JD打的到旅店Edom Hotel。

        從地圖上看,我們定的旅店走路就可到遊客信息中心和進佩特拉城的大門。按我們預先的計劃,行李存旅店後就買票進城,先看卡茲尼神殿(Khazneh),也叫“寶庫”(The Treasury),和它周圍的景點,第二天再進城去最遠的僧院(Monastery)。

        我們在網上查到進佩特拉城兩天的門票是35JD,從昨天和司機的聊天中已得知,在四個多月前門票已漲為一天50JD,兩天55JD,我們四人兩天的門票220JD(約330美元),算是目前經曆過的最貴門票了。沒想到的是,這麽貴的門票居然不收信用卡,全要現金,這點很讓人抓狂。

        驗門票之前的路兩旁有很多小商店,店麵都不大,賣的東西也雷同,諸如各色阿拉伯人的頭巾,鑰匙扣,冰箱貼,水,飲料和小零食一類的,兩孩子花10JD買了兩條最經典的紅白格子頭巾,在阿拉伯人的指導下立刻紮在了頭上,不過,咋看都是假阿拉伯。

        驗票進去後石子路很寬,正東瞄西瞅時,幾個牽馬的阿拉伯人過來,說騎馬到前麵的啥啥地方是包在門票裏了的,隻要給點小費就行,我們拒絕,他們一直跟在後麵纏著,就決定騎那包在門票裏隻需給小費的那程,四個人上了馬,他們三人在前,我本想給他們照相,可平生第一次騎馬,雖有一帥帥的阿拉伯小夥牽著馬,自己還是嚇得雙手緊緊抓住馬鞍子上的扶手,好一會才敢鬆開一隻手,照了幾照不是少馬腿,就是缺馬尾巴的照片。

        等到了他們說的目的地,牽馬的阿拉伯人極力說服我們每人25JD騎馬翻山到卡茲尼神殿,被我們堅決拒絕了,趕緊給10JD小費走人。

       (個人認為,騎過馬的,隻打算進出佩特拉城一次的童鞋,要目不斜視向前走,堅拒一進去就騎馬這一節。)

        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文“岩石”(Petrus),因山岩呈玫瑰紅色而得名玫瑰城,是約旦的一座古城,建造時間據說至今尚無定論,可肯定的是,至少2000年。古城幾乎全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入口是一條約1.5公裏的狹窄峽穀通道,名為“蛇道”(Al-Siq),也叫西克峽穀,峽穀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進入峽穀後,通道回環曲折,峭壁上的岩石在風雨長期作用下變得非常光滑,似刀削斧砍,順峭壁仰望蒼穹,藍天一線,壯觀又美麗,非筆墨可形容,一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

        佩特拉因其赤褐砂岩高山的色彩聞名,這裏的岩石呈褐色,紅色,淡藍,桔紅,黃色,紫色,綠色等,各種不同顏色岩石的扭曲岩層形成了岩石表麵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顏色曲線,相當有特色。

        蛇道的最後一段很窄,穿過去的那一刹那,你會看到一座鑿在陡岩上的宏偉建築,那就是卡茲尼神殿(Khazneh),也叫“寶庫”(The Treasury),神殿入口有羅馬柱,殿內有聖母像和壁畫,正麵寬近30米,高40米,入口高達8米,使得任何站在裏麵的人都顯得渺小,也不知是不是古人的體形都比現代人高大得多。神殿前是一個大廣場,據說是古城的核心。

        過了神殿,西克峽穀霍然開闊,一座古城就隱秘在此峽穀裏。左邊可看到一座能容納2000多人的羅馬式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的;右邊的山崖上很多墓窟,如果不看書,我是看不出那是墓窟的。城中還有許多寺院,住宅,浴室等,大多鑿山而建。 

        絕大多數遊人,特別是跟團的遊客,都是走到神殿看完神殿後回轉了,半天時間就夠了。我們四人第一次進去後走到羅馬劇場,爬上左邊的山頭,去了High Place of Sacrifice 和The two Obelisks。

        下山後,在羅馬劇場前,我們四人一人上了一峰駱駝,駱駝很高,沒有鞍,和騎馬的感覺不太一樣,我是緊緊抓住駱駝上的扶手,搖搖晃晃騎到卡茲尼神殿的,大約10分鍾,和走路差不多,要40JD,講價到20JD,據說還是被宰了。

         第二天吃過旅店的免費早餐後在9:30am又出發,這天的目標是最遠的僧院Monastery(Ad-Deir)。
 
         在網上看到,去僧院的路很難走,全是山道,最後還有1000多級台階,從幾個地圖上看,好象比蛇道遠許多,所以單獨安排了一整天。其實從羅馬劇場到博物館那段路很好走,也有不少可看的東西,到博物館前,很多牽毛驢的阿拉伯人拉生意,大人小孩都有,有些小孩看起來10歲都不到,談起生意來一套一套的,讓你很難拒絕。我對他們三人說,你們愛騎驢就騎驢上去,愛騎馬就騎馬上去,我是打定主意走上山的,這無關乎價格問題,主要是我害怕騎在那光腚驢背上上山下山的,那比我走路嚇人搗怪多了。走路嘛,大不了就是慢點唄。

        因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一節歇歇走走,走走停停,從博物館處算起,花了有70分鍾時間上到山頂的僧院,比我想象中的時間少多了。下山隻要了45分鍾。

        時間和路段可分為:

        1。遊客信息中心,穿過蛇道到卡茲尼神殿: 走路約30分鍾,可選騎馬,或坐馬車。
        2。卡茲尼神殿到羅馬廣場: 走路約10分鍾,可選騎馬,騎駱駝,騎驢。
        3。羅馬廣場到博物館: 走路約20分鍾,可選騎馬,騎駱駝,騎驢。
        4。博物館到僧院(Ad-Deir): 走路約70分鍾,可選騎驢(很多),騎馬(較少)。

        一路走過,沒看到中國人,亞洲麵孔也不多,看到的幾個亞洲人,從所拿的旅遊信息來判斷,肯定是日本人。爬羅馬劇場後麵的那座山時,有個日本人騎驢上來,樣子特別搞笑,牽驢的小孩告訴我們那人是日本人。後來在爬Ad-Deir時,看到一個日本年輕女孩,娃娃臉,估計就20出頭,一個人,背著一個超大背包,包的側麵還插一個大三角架,騎著一頭小毛驢上山,真夠膽大的。

        從網上資料上看到,佩特拉現有一百多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裏。我們在爬山的過程中,真看到住在山裏的居民,一家一家的,隔得老遠,洞窟或帳蓬裏非常簡陋,感覺髒兮兮的,“門”前都擺著一些最便宜的工藝品,還有山上撿來的砂石,叫賣1JD一個,本想給他們點生意,看了兩個攤,實在沒有任何看得上眼的,放棄。 有幾次在爬山的路上,幾個阿拉伯婦女圍著一堆火喝茶,招呼遊人也喝一杯,爬累了,喝杯熱茶自然好,掏錢也值,可是一看到裝水的塑料壺黑乎乎的,透明玻璃茶杯變成毛玻璃茶杯,就算我這沒潔癖的人,也實在沒勇氣拿起那杯子去喝茶。想起鵪鶉,在迪拜,超貴的酒店住過,超貴的飯菜吃過,可是人家也可住1元的屋頂,人家可以隨時盤腿坐下和不同民族的人隨便吃喝,想想就隻是想想,我也就隻有佩服的份。

     圖1:阿拉伯男人的頭巾。
    

     圖2:阿拉伯女人的頭巾?在科威特的女人好象穿黑袍戴黑頭巾的比較多。
    

     圖3:那個玫瑰古城,那條通向古城的“蛇道”就藏在這光禿禿的山裏。
    

     圖4:騎馬到蛇道口。(老貓他們三人在前,我在殿後,單手照的。)
    

     圖5:進佩特拉的“哨卡”(捐錢)。
    

     圖6:蛇道。
    

     圖7:蛇道彎彎曲曲,但很平,很好走,還可跑馬車。
    

     圖8:蛇道旁邊的岩石。
    

     圖9:還在蛇道裏走呢。
    

     圖10:一婦當關,萬夫莫開。
    

     圖11:看到卡茲尼神殿(寶庫)。
    

     圖12:卡茲尼神殿。
    

     圖13:難得看到的一棵大樹。
    

     圖14:右邊是山崖上鑿出的古羅馬劇場,俯拍(網上看到的)很有震憾力,這是路邊隨手拍。
    

     圖15:左邊的墓窟。
    

     圖16:砂石被擠壓出來的花紋,象不象三文魚肉?
    

     圖17:岩石。
    

     圖18:駱駝。
    

     圖19:老貓小貓和R騎在駱駝上,俺遠遠的照到這張。
    

     圖20:老貓小貓和R他們三人騎著駱駝先走了,留下我和另一老外在後麵,
     駱駱很高,不敢鬆手,後來單手照了兩張。
     看到這兩個阿拉伯“大兵”,忍不住“哢嚓”了一張。
    

     圖21:要變天了,老貓快回“家”。
    

     圖22:玩了一天,累了一天,趕緊找個地方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