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此獻給1960—1​969年出生的人
文章來源: 5憂2011-02-20 11:19:56
(朋友發來的伊妹兒)

生於60年代:
一批橫跨40歲到49歲的人;
一批有點高傲有點自卑的人;
一批有過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歡懷舊的人;
一批開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於60年代,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是最後一撥過六一節,必須找齊了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撥玩彈弓鐵環玻璃球的人;
是最後一撥看過黑白小人書的人;
是最後一撥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無紅點、擔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後一撥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擔了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人;  
是最後一撥相信2000年實現四化的人。

生於60年代,我們感受了70年代的那種英雄理想主義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於60年代,我們包容了70年代的個性追求,卻並不喧嘩;
生於60年代,我們全程經曆了始於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是理想兼顧現實的一代,也將會是是痛並快樂著的一代;
生於60年代,我們見證了許多:
台灣校園歌曲來了:鄧麗君小虎隊王傑鄭智化,一首首優美的歌曲耳熟能詳;
香港電影來了:四大天王成龍周潤發,一個個血膽英雄成為偶像;
霹靂舞來了喇叭褲來了; 世界改變著我們,把我們從少年少女變成了人父人母;

生於60年代,我們經曆了許多:
經曆了一代偉人朱毛周的離去;
經曆了四人幫垮台;
經曆了女排三連冠;
經曆了89年學生運動;
經曆了富人越來越多夢想越來越遠;

於是,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無奈: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
當我們需要讀書的時候,趕上了文化大革命;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當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當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需要生育的時候,國家隻讓生一個;
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興衝衝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
當我們教育子女的時候,碰上了會說“外星文”的90後;
當我們需要人照顧的時候,碰上了隻會讓人照顧的90後。

我說:我想買房。結果房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車。結果油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點肉吃。結果豬價漲了。
於是我說:那我吃方便麵總可以了吧?!結果方便麵也漲價了;
那我隻好成佛,佛祖說:你終於得道了!

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勾起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年發福的老一輩;
20年前我們曾懷想: 再過20年,我們的生活不知有多美;
曾經的美妙夢想,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惆悵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