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遊記>>
文章來源: 5憂2010-02-24 09:51:34

        <<玄奘西遊記>> 錢文忠 著 (346頁)

          

        一直以為“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裏麵的人物都是想像力極豐富,且下筆如有“神經病”的作者“捏造”出來的,原來唐僧還真有個原型,俗名陳褘,法號玄奘法師,是唐朝的一個偉大的僧人。

        這玄奘挺了不得的,一千四百多年前從唐朝出國到今日的印度“留學”,還是“偷渡”(沒有“過所”,即今日之護照)出國的,留學17年後返回祖國作貢獻,是曆史上少有的名留千史的“留學生”。他著有<<大唐西域記>>,是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旅行家,翻譯家和佛學家。

        我是一貫地不會寫書評,況且書是用來看的,不是寫書評的,所以照慣例摘錄點我喜歡的內容放這兒。

        P2:<<論語. 雍也>>裏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楊伯峻先生的權威譯文是:“(對於任何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P121:善於觀察的玄奘,把在印度的所見所聞,都祥盡地記載在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中。<<大唐西域記>>絕對是了解這個時期印度最珍貴,最祥實的文字資料,這一點沒有人可以懷疑。好多印度學者曾經說過,沒有玄奘,法顯,馬歡等中國求法僧人的著作,重建印度曆史是不可能的,因為印度沒有信史的傳統,盡管這個民族擅長玄思,擅長各種各樣的宗教實踐和學說,但他們恰恰不擅長記錄自己本國的曆史。而在諸多中國求法僧人中,玄奘無疑排在最重要的地位。

        P122:我們現在掛在口頭上的“一刹那”,其實是個梵文的外來詞,它到底是多長時間?這個問題一般沒法回答,但是玄奘記載了,他後來翻譯過<<俱舍論>>,裏麵講到:“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刹那。”這還是沒有具體說明“一刹那”有多長?玄奘記載說:“百二十刹那為一旦刹那。”而“一旦刹那”我們是知道的,那就是1.6秒,用1.6秒除以120,得出“一刹那”應該是0.0133333秒。盡管我們現在已不用這個單位了,但了解平常我們所說的“一刹那”究竟是一個什麽概念,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P141: 我們心裏口裏經常念頌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是一個翻譯錯誤,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觀自在”,也就是說要關照和領悟自在本身,領悟這種最深的本質。

        P148:東西被搶光,性命也差點丟掉,玄奘笑答:“人最珍貴的是生命,既然生命還在,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我國的書上講‘天地之大寶曰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麽一點點衣服財物,有什麽舍不得的呢?”(居生之貴,唯乎性命。性命既存,餘何所憂。故我土俗書雲“天地之大寶曰生”。生之既在,則大寶不亡。小小衣資,何足憂吝。)

        P231: 玄奘在印度用的名字是“摩柯耶那提婆奴”,這是一個梵漢合璧的名字,其中“奴”是個漢字。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乘天的奴仆。這個“大乘天”是指誰呢?是指曆代著名的菩薩,包括戒賢法師在內,他們是大乘天,是大乘神。

        P299:玄奘的足跡所及,按照曆史上對他的評語,是“博望之所不傳,斑,馬無得而載”。“博望”是指漢代的博望侯張騫,大家知道他是首先涉足西域的官方使節,在曆史上有“鑿空西域”的美譽;“斑,馬”是指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意思是說,玄奘的經曆,是張騫都沒有經曆過的,司馬遷,班固都沒有記載的。

        P308: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三月,玄奘結束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會麵,從洛陽回到長安,住進當時非常著名的弘福寺,從此開始了彪炳千秋的翻譯,教育,講學,著述的輝煌生涯。

        P316:為了翻譯<<瑜伽師地論>>這部經典,幾乎動員了全國最有學問的僧人。至於玄奘本人,當然更是全力以赴。<<瑜伽師地論>>是一部極其精深的佛典,耗費一生都未必能夠理解。

        P317:大家現在知道的彌勒佛形象都是胖嘟嘟,肚子大大,整天笑嘻嘻的一個形象,在寺廟裏,有一副聯這樣形容他:“笑口常開,笑盡人間一切可笑之事;大肚能容,容下人間一切不平之事。”他是一個很可愛的歡樂菩薩,後來似乎還有了送財的功能。但曆史上的彌勒佛卻並不是這樣的。(“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