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5憂2009-12-07 20:06:00


          向俺的監督們匯報,我終於看完了 << 明朝那些事兒 >> 。

          << 明朝那些事兒 >> ,共七本,2132 頁,當年明月著。 

       

        這套書很“難”看,難在近 300 年的曆史,出場人物太多,俺常常是看了後麵忘前麵,也許是老了,記不住事了。

        這套書看得很“累”,戰場上,大刀砍人,朝庭裏,筆杆也“砍”人,今天“砍”倒幾個,明天“砍”倒一群,再加上酷刑,看得俺心累。

        這套書看完後,覺得明朝真的還很牛的說。

        1。名人多。某些名人俺小時候就知道,象戚繼光,鄭和,李時珍,徐霞客(徐宏祖),唐寅(唐伯虎),海瑞,徐文長,解縉,李自成,嚴嵩,更多的名人是長大了才知道的,象徐階,張居正,於謙,王守仁(知行合一),徐渭,湯顯祖,袁崇煥,洪承疇,努爾哈赤,。。。俺沒給名人分奸雄好壞,特此注明。

        2。名著多。四大明著裏, << 水滸傳 >> , << 三國演義 >> , << 西遊記 >> 都出自明朝,還有戲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此後的五百年裏,隻有一部 << 紅樓夢 >> 。

        3。名事多。鄭和七下西洋(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 梁啟超);李時珍的 << 本草綱木 >> ;徐霞客的 << 徐霞客遊記 >> ;還有計 11,095 冊, 22,877 卷, 370 ,000 ,000 字,全部由人手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而成的 << 永樂大典 >> ,它不僅僅是一部書,而是一種精神,文化傳承,自強不息的精神。 << 永樂大典 >> 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金字塔。

       4。非名人名言:“成功隻有一個 ------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5。“飲半盞當知江河滋味,拾一葉盡曉人間秋涼。” 個人認為,曆史以自己的方式重複著,象電視連續劇一樣,不同的是,各種人物的出場順序不同而已。俺還有二月河著的 << 康熙大帝 >> ( 1 , 2 , 3 , 4 ), << 乾隆皇帝 >> ( 1 , 2 , 3 , 4 , 5 , 6 )和 << 雍正皇帝 >> (上,中,下),大家認為有必要繼續“浪費”時間去看嗎?

       ---------------------------------------------------------------------------------

       第3本,P180 :壞人拍馬屁是為了做壞事,好人拍馬屁是為了幹實事。

       第4本,P9 :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隻有權力鬥爭才是真的。

       第4本,P134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肮髒的話。

       第5本,P198 :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的民族,毫不誇張。

       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大多名不符實。所謂埃及,所謂兩河流域,所謂印度,在曆史的長河裏,被人滅掉 N 次。雅利安人,猶太人,阿拉伯人,莫臥爾人,你來我往,早就不是原來那套人馬了,文化更是談不上。

       隻有中國做到了,雖然有變化,有衝突,但我們的文化和民族主體,一直延續了下來。幾千年來,無論什麽樣的困難,什麽樣的絕境,什麽樣的強敵,從沒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們,曆時千年,從來如此。

        這是一個有著無數缺點,無數劣根性的民族,卻也是一個有著無數優點,無數先進性的民族。它的潛力,統計學和經濟學計算不出,也無法計算。

        第5本,P289 :清朝名臣鄂爾泰曾經說過一句話:大事不糊塗,小事必然糊塗。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折騰是無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折騰中去,是不可能的。

        第6本,P75 :決定政治動向的最終標準是利益,以及利益的平衡。這是一條真理。

        第6本,P257 :自古以來,讀書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文人,另一種叫書生。文人是“文人相輕”,具體特點為比較無恥外加自卑,你好,他偏說壞,你行,他偏說不行,膽子還小,平時罵罵咧咧,遇上動真格的,又把頭縮回去,實在是相當之扯淡。

        而書生的主要特點,是“書生意氣”,表現為二杆子加一根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認死理,平時不惹事,事來了不怕死,關鍵時刻敢於玩命,文弱書生變身鋼鐵戰士,不用找電話亭,不用換衣服,眨眼就行。

        第7本,P264 :我曾研習過交通史(中外交往),驚奇地發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和人其實差不多。窮了,就瞧不起你,打你;富了,就給你麵子,聽話。

       第7本,P313:人生並非如某些人所說,很短暫,事實上,有時候,它很漫長,特別是對苦難中的人,漫長得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