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幾句閑嗑
文章來源: 曉青2024-05-01 18:50:48

上周去植物園拍了不少花兒,專門放也放不過來,太多了一起放看不出好來,咱就當插圖吧,跟大家慢慢分享我的照片。都是相機拍的,效果比手機好很多。

這段時間在微信上國內的閨蜜們總是發小狗狗跟人一起打麻將,真的跟人一樣,坐那兒還能吃、能碰,知道胡呢。開始我就想,是不是電腦弄的,現在高科技沒啥不能弄的,可是看看也不像。後來看有的小視頻說是真的,證明過的。我就覺得狗原來這麽聰明,當然好像多數是牧羊犬,都說牧羊犬聰明嗎,是不是為此牧羊犬就特別貴呢。

每次大家發這樣的視頻我都看,相信是真的了,就看它們各種各樣的表現,確實很有趣。

一天早上我開車上班,在小區裏往外走,是雙向車道,我看前邊一個人牽著一隻狗好像要過道,我這邊沒有停車牌,而且他要過道也不在人行橫道上,想了想就讓他過吧,我就把車停下了,他看我讓他了就牽著狗狗想快點過去,因為他們已經在自行車線上了,幾步就過去了,對麵車還沒有過來呢。

這時候就看狗狗說什麽都不肯走,那人就拉著它使勁想讓它走,它幹脆四隻腳蹬住地,往後使勁,主人麵朝我這邊,沒看對道的車來沒來,狗狗卻頭歪向那邊,後來主人看狗狗就是不走,於是回頭看了看,發現對道的車過來了。

原來是狗狗發現對道很多車再往這邊開呢,所以不肯過道。其實它要是聽主人的,早就過去了,這麽拉扯幾下對道車就過來了。但不得不說,這狗狗確實夠聰明的。不知道是不是它的眼神跟咱們不大一樣,遠遠的距離它看著比較近,還是它判斷的很快車就會過來,現在過道會有危險,如果是這樣,它真的是更聰明了。

貓、狗、雞、鴨我從小都養過,確實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各種故事以前也分享過一些的。現在年紀大了,不行了,養不動了,太多事兒,光跟著收拾就要命。當然也會失去很多樂趣,失去就失去吧,我喜歡安靜,年紀大了更是,估計將來得老年癡呆,不說是一直折騰才對大腦有好處嗎?動手指頭吧,這個我還是挺樂意的,但久坐肯定對身體不好,加強活動吧,防止多坐。

最近看到海外的網友分享國內養老的信息,小點的城市養老費用比大城市低一些,但實際上還是不便宜的,也有人說小城市的服務質量也趕不上大城市,那也沒條件都去大城市養老吧。

養老的話題一直都是熱門的,因為人都是會老的,尤其現在人老了完全指望家庭養老是不現實的了,很多老年人非常抵觸去養老院養老,也有很多自己還能行動的老人非常不喜歡找鍾點工或者保姆來家裏幫忙。

他們總是說陌生人來家裏,天天在自己身邊轉來轉去不方便,不習慣。我覺得不習慣這個問題開始都會有,比如我們新到一個地方,新認識一些朋友,還有很多新這個新那個,都不習慣,就包括我們買了新衣服新鞋,剛剛開始穿的時候總不會說比舊的舒服,尤其是鞋,得穿一陣子才能感覺是自己的鞋了。同理,當我們老了,不習慣就會常常來到我們身邊。

如果說養老條件,國內現在比過去一些年好了太多,也許很多人感覺不到,因為他們生活在那個環境中,一步步走來習慣了它的進步,總是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肯定的,養老也屬於服務業,沒有服務是頂級的,都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有一個閨蜜,媽媽年紀很大了,後來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好,有點老年癡呆的樣子,起初送到養老院,老人不習慣,每天感覺特別害拍,經常生病,後來她住進了老人醫院,想不到感覺就好多了,跟護工相處的也不錯,護工經常發視頻給我閨蜜,她也發給我看,老人沒有恐慌、害拍的樣子,非常安靜地躺那兒,護工問啥就回答啥,都說好,說滿意。

才知道,北京有個養老驛站,專門給老年人介紹護工、保姆的,說是人都比較好,我閨蜜現在媽媽出院回家就去那兒找個保姆或鍾點工,病了需要住院了就送去老人醫院。感覺還可以,如果全部自己照顧根本不行的,她是自己做生意的,現在基本兒子接班了,但還是很忙,試想如果孩子們都上班的就根本顧不過來。

原來她一直自己照顧媽媽,媽媽吃不好睡不好,身體也不好,去了養老院一段時間好了很多,那裏有醫護的,專業的照顧,很快媽媽白胖起來了,但不喜歡在那兒,後來就送去了老人醫院。調治後身體也是有改觀的,但年紀大了不可能恢複得多好。

現在就是在家時候找保姆,病了要住院了就去老人醫院。

北京隊80歲以上老人不錯,每月有100塊錢,不能自理了給600-900的補助。這個在過去是沒有的。其實,上海早些時候對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出錢給鍾點工的,一個小時比自己花錢雇鍾點工給的多不少呢。

很多老年人有個認知的誤區,就是說年紀大了病了正常,混混日子就好了,其實往年紀大上走這條路我們從出生就開始了,一路要好好嗬護我們的身體,但生活所迫,我們總有一段時間是拿身體換生活的,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反過頭來調整被自己禍害了幾十年的身體,讓它在我們餘下的有限的日子裏能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和穩定,這個功夫還是要下的。

年紀大的人也是要切忌躺平,吃老本或者說自暴自棄。那種說已經這麽大年紀了還有幾年活頭,混吧,其實到頭來是自己會遭更多的罪的。

很多專家現在都說,有些病長在老年人身上的,其實不是病,我們當然知道,但也不能不管呀,總要想辦法緩解這些不是病的症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不是嗎?有些老年人把衰老過程帶來的症狀當病想要治好它,這是有點不現實,但也不能說,老了都那樣,那不是病就不管了吧,就像說頭發白了,臉上有皺紋了,這些東西沒有人會多在意,因為它並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但腰酸背痛之類的,確實還是得想辦法緩解的。

很多老年人都有退化性骨關節炎,我也有,原來回國我去健康體檢中心做了一個全麵體檢,當時正好我剛剛傷了膝關節不久,醫生告訴我有退化性骨關節炎,看我血脂有點高說讓我吃降脂藥,我說我的關節炎怎麽辦?他說,那個正常。我心想了,血脂高我可以鍛煉,可以有很多替代降脂藥的方法去降脂再說也沒有高多少。

所以,醫生們對一些老年人的症狀的不在乎,讓很多老年人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失望,沒有信心,大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心情,養老的路上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端茶送水的照顧,還要有很多不怕老,不懼老,但要正視自己的老的引導。因為老年人真正怕的是意外,而很多意外都是因為老人不覺得會出現而出現的,他們忽視了有些意外出現了恢複很難這個事實,等到明白了,也就晚了。

說到雇人,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經濟能力,其實不少老人經濟能力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大半生攢下的錢來之不易,攢的也不易,所以花起來就有個值不值得的問題,想到鍾點工保姆來家裏沒有那麽多需要的活兒可幹,說白一點就是他們還會有閑下來的時間,就覺得花的錢不值得,不如自己將就一下就好了。

其實,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花錢要花在值得的地方,花錢享受生活,享受別人的照顧,都被看成是浪費。其實我也是一樣的,但真到了需要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會比上一代人開明一些。因為我們很清楚,養兒防老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已經成為曆史了,所以,不認不行了。

我覺得現在國內的養老條件比以前強了很多,想有名的泰康養老院,不少國外回去旅遊的也去參觀,也有人在考慮回國養老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有孩子在國外的,就別折騰了,離孩子遠了,將來孩子折騰不起,自己想孩子了也見不到,現在想老了自己的感受還不真實。

過去我們隻能在一個地方待著,所以不存在孩子隨大人走和老人跟著孩子遷移的問題,現在不一樣了,尤其對老年人,真是一種考驗,沒有辦法,時代走到了今天,大家隻能順應。像那些隨著孩子移民美國的老人,他們的感受並不像人們議論的那樣,什麽吃福利占便宜,他們在國內肯定你在這裏生活的舒服,如果孩子跟他們回去他們肯定願意回去,但孩子在這裏他們也隻能在這裏,這種選擇才是對的,不然自己在國內最後也很難。

人生有各種無奈,老了,養老的過程中,無奈最多。

還是那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我閨蜜說得好,每家有每家的情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確實是這樣的。